新聞網首頁  

宋瓷國寶被損 故宮緣何深陷“N重門”?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兩個多月前,故宮掀開的“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還沒有完全合上,現在又出事了。一起7月4日發生的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生文物損壞事件,故宮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證實,而且還發生在網友爆料之後。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如果沒有網友爆料,這一起文物損壞事故是不是會被瞞天過海?這次事故中損壞的哥窑代表作品是故宮藏品中1106件一級品之一,異常珍貴,發生損壞後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故宮又出人禍:擠碎宋代哥窑瓷器

  7月30日微博報料稱故宮一級文物宋代哥窑瓷器被摔碎,故宮博物院辦公室昨天承認確有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一級乙)7月4日在故宮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損壞。該文物價值至少在數千萬元以上。知名收藏家馬未都表示,損壞的文物即使進行了修補,也不可能完全恢復原貌,價值大打折扣。 哥窑宋瓷:價值至少千萬元,世存僅百餘件   哥窑是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還未找到確切公認的窑址。哥 …【详细】

故宮管理存在巨大漏洞 無勇氣接受公眾監督

  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個多月前,故宮掀開的“失竊門”、“錯字門”、“富豪會所門”還沒有完全合上,現在又出“大事”了。7月31日,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現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關於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一事,消息最初來源是網友微博爆料。7月30日下午,網友“龍燦”在微博上公布了這一消息,短短三個小時之內,轉載次數已過萬。7月31日, …【详细】

摔了國寶的故宮 何以很淡定?

  有網友稱故宮器物部工作人員在將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瓷器出庫時摔碎,大量網友對故宮管理提出質疑和不滿。網友稱不知故宮是否向文化部匯報,但故宮不應向社會隱瞞。故宮稱已經介入調查,並會盡快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庫,不料被工作人員摔碎,故宮一級品一共才1106件,聽到這個消息令人心碎!網友質疑故宮不該向社會隱瞞,這個問題問得好!秦始皇焚書坑儒,究竟焚了多少書,坑了 …【详细】

三問故宮損壞宋代瓷器,我們要一個交代

  30日晚,一位網名“龍燦”的網友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故宮器物部在將一件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庫時,被工作人員摔碎。對此就宋代哥窑瓷器青釉葵瓣口盤在故宮受到損壞一事,故宮博物院辦公室31日上午通過媒體向社會作出說明。報告初步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儀器操作時存在失誤。(7月31日新華網)   為何現在才向社會公布?   7月4日發生事故,為何等到31日也就是27天之後才 …【详细】

故宮的聲譽也是一件易碎的瓷器

  今日上午,故宮博物院向記者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人為失誤受損。7月30日,一位網名“龍燦”的網友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故宮收藏的一件宋代哥窑瓷器出庫時,被工作人員摔碎。(7月31日光明網)   回想起昨天面對質疑,故宮作出的“已經看到了這條微博,是否屬實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了解,一旦情況查明,會盡快向社會公布”的回應,我們有理由相信,故宮完全是在揣著明白當糊塗。要不是網友 …【详细】

網友不曝光則故宮不報告?

  網友7月30日通過微博曝光了這一消息,而故宮7月31日給予了證實,如果你據此覺得故宮的回應迅速及時,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文物損壞的事情發生在7月4日,至今已經過去近一個月了。更加讓人不解的是,在網友剛剛曝光這一文物損害事故之初,故宮方面還煞有介事地表示微博內容是否屬實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了解,於是不到一天的時間,調查結果就出來了。   這就很難不讓人懷疑,如果不是網友通過微博把事故公開曝 …【详细】

比文物受損更惡劣的是隱瞞不報

  剛“撼”動中國不久的故宮博物院再次失手。7月31日,故宮博物院向媒體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7月4日因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受損。   盤子不大,卻是無價之寶,據說這個級別的文物在故宮也不過一千一百多件。稀世珍品受損,公眾很想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故宮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科研人員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操作失誤,導致文物受擠壓而損毀。   看來,事故的直接根源很可能是 …【详细】

文物不是故宮自家的碗筷

  據央視報道,故宮博物院31日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生文物損壞事件,故宮博物院事故調查組經過26天的調查認證,在十日前得出初步結論,判斷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據悉,相關責任人處理意見已經形成,不過調查報告還未正式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   故宮承認文物損壞的背景是,7月30日,一位網名“龍燦”的網友在新浪微博發布消息稱,故宮器物部在將一件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窑瓷器 …【详细】

碎的不只是一個宋代盤子

  前兩天,有網友發微博稱“故宮又出大事了”,爆出故宮工作人員毀損重要文物的消息,引起公眾強烈關注。隨後故宮方面回應稱,他們看到了這條微博,是否屬實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了解。在7月31日,故宮博物院終於證實,國家一級宋代瓷器青釉葵瓣口盤確因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損壞。   故宮損壞的這個青釉葵瓣口盤,是國家一級文物,是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品,據說價值連城。當然,這盤子到底能值多少錢,外行是很難猜得透的 …【详细】

國寶被損,不能讓故宮“自查自糾”

  故宮失竊案沒有任何人被問責,如今“故宮又出大事了”。   據央視7月31日報道,故宮博物院當天證實,7月4日,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候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經過26天的調查認證,故宮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失誤所致。不過,故宮博物院調查報告還未正式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   此前一天,有網友在微博上曝料:“故宮器物部手續不全,將國家一級品宋代哥 …【详细】

別讓低級失誤再撩撥公眾的焦慮

  據報道,故宮博物院近日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現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真不明白,像故宮這樣原本應該無可挑剔的單位,為何總會給人留下詬病的話柄。從展品被盜,到撼字風波,再到會所疑雲,人們對故宮發生的事情只能瞠目結舌、大跌眼鏡。難道,這些事情應該發生在故宮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感、文化感的最頂級的博物院?   如今,人們的質疑尚未消去, …【详细】

文物價值連城,損壞者該當何責

  故宮又出事了。事情的披露過程,和近三個月前的故宮失竊案如出一轍——先是網友報料,媒體再追問,故宮被動承認。   7月30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故宮違規將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庫,不料被工作人員摔碎。隨後,媒體向故宮求證。當天晚上,故宮稱正在抓緊了解。次日上午,故宮確認:7月4日,故宮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向古器物部提取一級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時,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儀器操作時存在失 …【详细】

今年是故宮災難年?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其所產窑瓷造型端莊古樸、釉色滋潤腴厚而為人激賞。清乾隆帝曾贊嘆,“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哥窑窑址早已渺不可尋,其代表作品少而又少、世所罕見,其價值無疑更不容小覷。這樣的無價之寶,歷經千百年風雨洗禮而無恙,而今竟然毀於一旦,令人痛心唏噓。   青釉葵瓣口盤遭遇了怎樣的荼毒?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故宮博物院回應稱,是科研人員失誤所致;二是爆料人稱,在出庫過 …【详细】

剛出三重門又陷瓷器門 故宮何堪?

  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經過26天的調查認證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失誤所致。   關於青釉葵瓣口盤受損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故宮博物院所稱,是科研人員失誤所致,二是爆料人稱,在出庫過程中,器物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將瓷器摔碎。顯然,瓷器破損是不爭事實。而且,不管何種原因,瓷器被毀都暴露出了故宮管理不善。   據報道,瓷器破 …【详细】

多少“門”才能改變故宮的傲慢?

  7月4日發生的一級珍品文物損壞事件,直到7月30日被網友微博曝光,故宮不僅未向社會公眾通報,甚至都沒有向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報告此事。不僅如此,網友微博曝光後,記者致電採訪,故宮方面還裝模作樣地回應“是否屬實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進行了解”,好像這件事才剛發生,或者根本就是一件小事故,故宮內部尚需“抓緊進行了解”。更詭異的是,網友微博曝光時距離事件發生正好26天,而故宮證實此事時也恰好“經過26日的調 …【详细】

故宮能管理好故宮嗎?

  有了蟊賊、“撼”字錦旗和撲朔迷離的建福宮富豪會所,故宮再做出什麼事都驚不著大家。   昨天,一條在微博上已經流傳了數天的消息終於被故宮親口給證實了,因科研人員操作失誤,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盤擠壞了。據故宮自己介紹,這事經過了26天的調查認證。   我們已經習慣了“倒時差”。中海油漏油的事,不也是差不多一個月後才知道的。多想一句,如果不是有人在微博上把這事捅了出來,故宮 …【详细】

拒絕監督的“瓷器”總是容易“破碎”

  兩個月前,從展品失竊到錦旗別字,再到“建福宮會員”風波,故宮是回應了之後再回應,一度是全國輿論焦點。而從郭美美事件到動車追尾事故,當公眾的視線好不容易從其身上移開時,故宮又出現了損壞國家一級品這等大事,不免讓人唏噓感慨:故宮為何屢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從展品失竊等事件中,故宮到底有沒有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強管理?   按照故宮的情況說明,早在7月4日上午10時,文物損壞事故就已發生。為何事 …【详细】

監守自損文物故宮如何補漏

  故宮裡的國家一級文物,不幸損壞了一件。這件宋代哥窑瓷器被毀,與自然的不可抗力和社會衝突力統統無關,僅僅是因為科研人員的誤操作。如此文物受損業內少見,再由此聯想到前次小毛賊輕鬆入故宮盜寶,一則以防盜不力,一則以監守自損,委實令公眾憂心忡忡。故宮文物保護的真實水平如何?如何為國為民護佑國家瑰寶重器?故宮再次受到質疑。   文物者,稀世也,不可複制,不可替代。千百年的歲月風雨深刻地變遷著國家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