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民進黨趕得上改善兩岸關係的末班車嗎

http://www.CRNTT.com   2020-04-24 00:02:52  


截至4月22日,兩岸航空公司合計共載回1435位湖北武漢台胞返回台灣。(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評論員 束沐)台軍艦“敦睦”返航後驚現防疫破口,島內疫情再度風聲鶴唳。風聲鶴唳的不僅是疫情,還有台海形勢。離520就職越來越近,島內各界對兩岸關係走向的焦慮也不斷加深,呼籲蔡政府把握最後時機,通過包括就職演說在內的各種形式,向大陸釋放善意、穩定兩岸關係。

  如果民進黨及其當局延續過去一年的民粹反中、極端仇中、倚美抗中的錯誤路線,那麼想要改善兩岸關係,必然是緣木求魚。所以,島內有識之士紛紛指出,民進黨若想真的穩住兩岸關係、避免台海風暴,唯有改弦易轍、收斂民粹,才能為兩岸關係改善、恢復兩岸交流對話營造較為緩和的氛圍。

  台灣輿論曾流行一個詞叫做“髮夾彎”,比喻那些為了特定目的不惜自我否定、徹底轉變的一類言行。民進黨原本企圖挾所謂“超前部署、超高民望”,對內進一步整肅政敵、強化“綠色專制”,對外擁抱歐美大搞“防疫外交”、拉高與大陸叫價籌碼。但客觀形勢的發展向來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此時此刻,島內疫情再度複雜險峻,西方仍陷於全力抗疫而自顧不暇,台灣經濟民生賴以維繫的兩岸交流又處於史無前例的停擺狀態,民進黨是時候考慮“髮夾彎”了!

  我們注意到,近期民進黨高層代表人士,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議題,確實出現了“轉彎”的跡象。首先,關於疫情爆發以來島內各界反彈最大、批評最多的歧視性稱呼問題,蔡英文本人最近已經在公開場合講話、社交媒體發言時較為謹慎使用“武漢肺炎”四個字,而是更多地使用國際通用的COVID-19。一些綠營政治人物、網絡意見領袖也開始較多使用COVID-19的中性稱呼,這背後是否有綠營高層的提示和要求?暫不得而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