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林毅夫演講:經濟發展需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6-09-29 00:12:03  


林毅夫詳解產業政策(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 張爽)國內頂尖兩位經濟學家林毅夫和張維迎圍繞產業政策的存廢問題爆發了激烈爭論。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關卡上,這場21年前就展開的爭論吸引了各界的關注。張維迎認為,由於人類的認知局限和激勵機制的扭曲,技術和新產業是不可預見的,因此產業政策注定是失敗的。中國取得的經濟增長源於市場對計劃經濟的替代,政府應該進一步退出市場、廢除管制,轉型為僅保護法治、自由和產權的“小政府”。林毅夫則認為,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產業政策都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主要理由有兩條:第一,任何國家的資源都是稀缺的,政府必須優先扶持某些對經濟持續發展具有最大貢獻的產業;第二,企業家需要政府幫助來克服外部性和協調問題。

  林毅夫近日在北大博雅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表示,結構主義和華盛頓共識都被證實是失敗的,取得成功的是漸進雙軌的改革。他認為,遵循比較優勢是快速發展的處方。比較優勢的一個制度前提就是有一個有效的競爭市場。隨著比較優勢的變化,政府一方面要鼓勵第企業家進入到一個新的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同時幫助完善軟硬基礎設施,讓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能夠獲得成功。

  以下是林毅夫演講節選:

  經濟發展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有些國家和地區長期在低收入水平上,我們就要了解經濟發展的含義是什麼,經濟增長的含義是什麼。從工業革命以後,經濟發展最表面的現象是人均收入水平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這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那麼要怎樣提高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呢?首先是現有產業裡面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讓每個勞動者生產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第二,要有不斷的產業升級,新的產業的附加價值要比原來的產業附加價值高,所以可以把勞動力,把各種資源從低附加價值產業向高附加價值產業去轉移,去重新配置,這樣勞動生產率水平才可能不斷提高。不僅勞動生產率水平要不斷提高,隨著技術發展,產業升級,規模經濟越來越大,產品的市場範圍越來越廣,現在的產業不但要有電力、交通這些硬的基礎設施,還要有法律、保險等制度保障。此外,現代化技術和產業所需要的資本也越來越多,風險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金融體系來動員、配置資金,分散風險。這些都會影響到一個經濟體當中的交易費用。所以現在的經濟增長表面上看是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它本質上是決定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以及決定交易費用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環境的不斷完善。

  以非洲為例,非洲為什麼是現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因為非洲還沒有完成從傳統的農業以及資源依賴的產業向現代化的製造業轉型。目前有80%以上的出口是農產品和礦產資源產品,它們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中,直接來自農業和礦產資源的差不多30%。這種情形跟中國在1979年的時候非常相似,當時中國出口產品中75%是農產品或農產品加工品,有81%的人是住在農村,以農業為生。我們現在能夠變成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製造業的轉型,不斷攀登產業階梯,慢慢進入到後工業化的、以工業為主的階段。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以及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以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作為參考,這在經濟學上叫“後發優勢”。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制度完善的成本,會比發達國家更低,風險更小,所以它應該可以比發達國家發展更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