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庫:中國出現經濟金融化跡象且呈加速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15-10-16 00:04:11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兼貨幣金融系主任張成思教授。(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徐夢溪)人大重陽第12期研究報告《經濟金融化與均衡金融杠杆率:美國經驗與中國啟示》日前在北京發布。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兼貨幣金融系主任張成思教授執筆。報告重點研究經濟金融化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提出存在均衡金融杠杆率。

  20年來,中國金融不斷發展,金融資產結構不斷完善,經濟金融化趨勢開始顯現,與此同時,資本脫離實體經濟空轉於虛擬經濟領域的現象已有表現。在此背景下,報告主要研究了經濟金融化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提出存在均衡金融杠杆率,可以起到警示金融風險的作用。

  張成思表示,近年來,經濟金融化的趨勢使得資金“脫實就虛”,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活動不斷增加,經濟金融化出現“自我加速”特性,金融化程度和範圍日益增大,亟需引起關注。

  他指出,經濟金融化包括經濟體中金融部門、金融資產相對於非金融部門和實物資產的膨脹、非金融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多的通過金融渠道而非傳統商品生產等渠道獲得。

  他說,隨著泛金融業的發展,中國金融業、保險業和房地產業(FIRE)的GDP貢獻率、吸納就業水平顯著提高,非FIRE上市公司對金融渠道獲利的依賴性逐年升高:中國出現經濟金融化跡象,且呈加速趨勢。

  張成思分析認為,經濟金融化有三重動因。一是,傳統生產行業的利潤率長期下滑;二是,貿易開放與金融開放;三是,老齡化。

  此外,經濟金融化趨勢已經對實體經濟運行產生了複雜而深遠的影響,並帶來前所未有的多層面衝擊。經濟金融化改變了傳統的價格形成機制和資源配置方式,加劇了收入分配差距,增強股東權利,使公司投資行為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