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豪捐3億,中國好校友怎樣煉成?

http://www.CRNTT.com   2014-11-27 11:40:45  


 
歸屬感很重要

  《中國青年報》曾對校友和母校的關係作過一個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146名參與者中大部分表示對母校印象並不深刻,有的甚至認為自己與母校“只是一場交易”而已。

  毫無疑問,所有的校友捐贈都是自願行為,可以算得上是“感性”的決定,對母校的滿意度和畢業後的受關懷程度則是決定畢業生與母校感情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大學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得到校友們的慷慨回饋。學生在校期間與院系教師、班主任、教職員工的接觸越多,積極參加的教學實踐越多,學生日後的捐贈意願就會更強烈。

  重慶大學校長助理趙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唐立新在重大讀書時,成績名列前茅,擔任了班級團支書,同學們對他比較推崇,因此他對重大很有感情,畢業後創業,積累了財富,2006年他就產生了回報母校的捐贈意願。”

  “信任”也是唐立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捐贈選擇了一些最有影響的大學,我是充分信任高校的,在合作中我覺得這些高校有比較好的制度,能保證每一分錢花在實處。”唐立新說。

  除了在校期間的生活,畢業後學校與校友的情感維持也十分必要。在耶魯,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各宿舍、各樓房建築與大街小巷都不能改變風格,也不能改變顔色。耶魯的建築兩百多年不變,校方要裝修一棟樓房,稍不注意,就會有校友起訴。因為對校友而言,這些地方都記錄著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平日空閑時回校逛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為了加強和校友們的日常聯繫,校友會可謂功不可沒。

  同濟大學在2014年度的校友捐贈排行中,居上海高校之首。同濟校友會的管理人員葉老師在接受本刊採訪時,向記者詳細地介紹了同濟校友會的日常運作:“我們有一個微信公眾平台,關注我們的人每周都會收到圖文推送。裡面包括學校新聞、校友動態、校友企業的新聞報道等。我們有期刊《同濟人》雜誌,我們都會發送給校友。”

  談及影響校友捐贈的因素,葉老師這樣告訴記者:“如果他們對學校有很強的認同感、有歸屬感的話,他們就更願意捐贈;如果我們校友會服務好每一位校友的話,他們會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懷。”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副教授也曾分析指出:“讓眾多校友事業成功後回饋母校,還要看大學對學生們好不好,因為富豪從來都不與慷慨和感恩直接掛鈎。能夠培養出一批財力過人的校友,並能在日後吸引他們為其母校捐贈,只有建成最關愛學生的大學,才有資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候選人’。”

  教育專家熊丙奇則認為,學校要整體提高辦學質量,增強和校友的交流與溝通,幫助校友走向社會獲得成功,而不僅僅是在校友“發達”之後,再和其取得聯繫,等待其捐款,“學校應該把校友作為重要的辦學資源,在學生求學期間,提高教育回報率,增加學生對母校的情感,在校友畢業走向社會時,母校一直保持和校友的溝通,並通過校友會組織,幫助校友開展事業,讓所有校友感受到,母校在認真辦學,把每一分錢用到幫助所有學生成才、成功上。”

  作者:應 琛 2014-11-19 11:55:36 來源: 新民周刊(上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