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革為資本市場注入新的制度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5-12 08:54:44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訊/中國經濟正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資本市場?未來若幹年里,資本市場的歷史使命是什麼?中國證券報發表社評文章表示,作為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路線圖,《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新“國九條”)回答了這一問題。

  文章指出,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任務遠未完成,區域發展的回旋餘地和市場潛力巨大;改革大勢不可逆轉,推進改革必將釋放出新的制度活力。在這個歷史節點上,資本市場必將銳意改革以完成應有的使命。新“國九條”此時落地,用意深遠。

  文章稱,細嚼新“國九條”,未來資本市場將肩負不可替代的使命和擔當。

  資本市場的使命在於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和區域發展都離不開企業做大做強,而20餘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投融資平台。未來,除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等基礎功能外,資本市場還將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新“國九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規範透明、穩健高效、開放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屆時,資本市場的服務範圍將覆蓋不同層次和發展階段的企業,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期貨、私募基金,與資本市場結合,將是企業最快、最有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辦法,有望大大縮短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時間。

  資本市場的使命還在於推動經濟轉型。新“國九條”旨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對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激發各類經濟主體創新活力,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挑戰和發展方式轉變。此外,發展戰略新興產業也需要市場的力量,美國、日本等國高科技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是龐大的PE/VC資金,各種緊跟創新的生產要素通過資本市場自由流動組合,在追逐利潤的同時支撐起了科技創新產業。淘汰落後產能更離不開資本市場。目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行政手段去產能難以持續,通過市場化併購消化產能、升級產業、穩定就業是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最佳手段。新“國九條”中闡釋了發展私募投資基金的思路,提出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相關政策。完善圍繞創新鏈需要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