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亞奇跡對實現中國復興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4-03-16 09:28:25  


華生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知名學者華生日前撰文《東亞奇跡對實現中國復興的啟示》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與我們人均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相近的東亞成功現代化的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重要啟示。

  世界銀行《東亞復興》的報告指出,“從1950年以來,超過100萬居民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中國香港、韓國、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從低收入國家或地區提升到高收入行列。”即除了沙特阿拉伯這個特殊的產油國之外,二戰後實現了從低收入直接跨越進高收入的就只是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中國香港這亞洲四小龍。世界銀行2008年出版的“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在戰後25年或更長時期內實現了平均7%或更高增長速度的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有13個,其中除了馬耳他這個不足50萬人口的歐洲地中海旅遊島也剛達到高收入門檻外,只有東亞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中國香港成長為真正的高收入經濟體。從這個被稱為戰後奇跡的東亞模式中,我們可以發現如下的一些共同特點:

  第一,都是實行對外開放、積極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市場經濟體制,其中新加坡高度依賴與外部資源的交換,中國香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體。這樣有了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從而就具備了追趕經濟的必要條件。

  第二,除新加坡、中國香港為城市經濟體,無農村土地和農民問題外,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在戰後均由於各自的特殊條件進行了較為徹底的土地改革,使土地的分配較為平均,為其後的工業化起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與拉美以及亞洲其他很多國家土地被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沒有或沒有徹底的土地改革相當不同。

  第三,雖然這五個經濟體均非典型的歐美民主體制模式(日本戰後從中等收入進入高收入的期間,是在民主外殼下的自民黨55年一黨執政體制;韓國在轉型期是軍政府統治;中國台灣是蔣家父子威權統治;新加坡當時也被認為是典型的民主外殼下的威權統治;中國香港在1997年之前是英國殖民統治),但均有一個有效率的政府。政府均以發展主義為導向積極推動經濟增長,保持了很高的儲蓄率和投資率,並提供了經濟追趕不可或缺的公共產品,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財政金融政策的穩定性,沒有出現經濟的大起大落和巨幅震蕩。這與同為中等收入的中東地區國家戰亂不斷、社會不穩,以及拉美地區國家財政金融政策大幅搖擺、惡性通貨膨脹不斷等形成鮮明對照。韓國、中國台灣還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市民階層成為社會主體、進入高收入行列前後較為平穩地實現了民主化轉型,為後續持續增長提供了避免社會對抗的政治結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