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大陸專家: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0:12:26  


 
 (三)兩岸政治互信不足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建立政治互信是兩岸推動軍事互信的前提。如果沒有政治互信,兩岸的軍事互信就不容易推動下去”(20),“軍事安全互信推動制度化合作之前,兩岸應有最起碼的政治互信”(21)。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在承認“九二共識”基礎上反對“台獨”,主張兩岸不是國際關係,兩岸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礎。由此,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簽署19項協定,兩岸關係由高度對立的緊張狀態進入了和平發展新時期,出現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然而,兩岸固有的結構性矛盾並未解決,雙方在政治定位、一中內涵、和平協議、台灣的國際空間等重大問題上仍存在顯著分歧。“軍事是更為敏感的政治”。在兩岸政治互信仍然不足、彼此信賴感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尋求解決軍事問題的難度更大。(22)馬英九團隊也認為,“協商軍事互信機制等高政治性議題,當在兩岸關係達到相當程度的互信後再行探討”,“台灣目前要專心解決經濟問題”,下一步重點是加強文化交流,最後才是軍事互信等議題,須按照“先經濟、再文化及政治、後軍事”的順序,“依‘穩健’、‘務實’、‘循序漸進’方式”,由低階到高階逐步推進。(23)

  (四)馬英九當局態度由積極轉為保守

  台“國防部”2013年公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中,針對有關推動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議題,認為應採取較保守態度,秉持“國家”需要、民意支持與“國會”監督等原則,審慎推動,不宜冒進。時任“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答覆媒體詢問該議題時表示,軍事互信機制是國際間常有的機制,但就兩岸目前關係而言,仍應先建立持續性的穩定發展,強化互信基礎。等雙方有政治互信後,才能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此外,楊念祖還指出,該機制須符合兩項基本條件:“首先,雙方要向對方保證,尊重對方領土主權完整,沒有併吞或侵略對方“領土主權”的意圖與行動;其次,雙方面對可能會有軍事衝突或緊張的前提下,要建立彼此可以互動的管道或作為,消除或降低誤解、誤判而造成的緊張或衝突。”台“戰規司長”更指出,“從近期朝鮮半島局勢可瞭解,一個在聯合國監督下的停戰協議說撕毀就撕毀,提醒“國軍”在沒有足夠政治互信前,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應采保守立場。”(24)此外,就馬英九而言,他不願接受大陸提出的政治要求,害怕此舉會引發劇烈反彈,因此極力回避“納入一個中國原則”、“對國家統一前途做出交代”等可能性;他還堅持“經濟依中、安全靠美”政策,認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議題目前為時尚早,美國繼續承諾對台軍售對台美關係非常重要”,因而不願接受大陸促其放棄對美軍購的要求。這些考慮既符合國民黨的一貫主張,也是馬為避免強推軍事互信引發反彈而不得不為之舉。正是基於此,馬當局上台後雖然採取了不少積極措施,但始終不敢邁出實質步伐。(25)

  (五)島內現實政治的制約

  基於島內現實政治的考量,台灣內部藍、綠之間難以達成共識,特別是民進黨的“反中”立場,使“台灣社會已形成一種‘反中’、‘恐共’的思想氛圍,只信‘飛彈瞄準台灣’,不信人類走向和平的大趨勢及大陸領導人對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的熱切”。因此,民進黨“推動的本土意識形態,正成為兩岸軍事交流、發展軍事互信機制的障礙”。(26)蘇貞昌甚至曾公開表示,民進黨一旦執政,將追求融入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民進黨將包括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在內的諸多舉措視為大陸的“統戰手段”。作為擁有四成左右民意支持度的民進黨,其在此議題上的杯葛,對馬英九當局構成較大壓力,使執政當局在該議題上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邁出大步。(2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