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邵逸夫的影業與慈善帝國

http://www.CRNTT.com   2014-01-08 10:36:40  


2011年9月28日,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出席2011年度邵逸夫獎頒獎典禮。 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邵氏電影:稱霸香港電影三十年

  邵家兄弟幾乎都進入娛樂圈,大哥邵醉翁於1924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開始闖入當時尚屬草創時期的中國電影業。

  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從此開始其一生與電影業的不解之緣。1930年,經受多番磨難的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也不得不關門停業。邵氏兄弟毅然決定堅持下去。同時邵逸夫也意識到,儘管在南洋已建立起自己的影業基礎,但是,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自己的無聲狀態定將被淘汰,於是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他說:“現在大家都困難,舍不得拍有聲電影,我們正好乘虛而入,捷足先登!”

  1931年,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途中輪船觸礁沉沒,他抱著一塊小舢板,在大海上飄了一夜後獲救,並從美國好萊塢買回所需的“講話機器”。

  1932年,邵逸夫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導演,拍出了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方。據說放映的時候,觀眾對電影中的人說話十分驚奇,只要一有聲音出來,就大聲歡呼!有一次在泰國放映時,觀眾硬是把留聲機砸開,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害得邵逸夫以後每次放電影都要派專人保護留聲機。

  《白金龍》的巨大成功不僅使邵氏機構轉危為安,也讓邵逸夫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1957年,邵逸夫只身從新加坡赴港創業,一年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據統計,邵氏兄弟共出產了1000多部電影;先後在日本、泰國、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00多個發行網點,專門放映邵氏公司拍攝的中國影片;當年風靡亞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淩波等無不出自邵氏門下。

  邵逸夫被外界尊稱為娛樂界教父,還源於他的TVB。但在1967年邵逸夫決定與利孝和、餘經緯及英資公司合資創辦無線進軍電視業時,曾遭到不少朋友反對。

  1980年,邵逸夫出任TVB董事局主席,用其智慧帶領TVB走入黃金時代。成功打壓了其他幾家與其競爭的商業電視台,其中包括至今仍舊經營不善的亞視(ATV)和早早垮台的麗的電視 。

  40多年來,TVB成為目前亞洲最大中文節目內容的供貨商,在香港有著近乎壟斷的競爭態勢。現在大家心中的港劇經典,包括《上海灘》、《大時代》、《創世紀》、《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等曾經引發從香港到內地的追劇熱潮的電視劇不少都來自於TVB。開創於1971年的無線藝員訓練班,更是為整個亞洲演藝圈輸送了大量的中堅人才,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周星馳、郭富城、劉嘉玲、梁朝偉、汪明荃、肥姐、鄭裕玲……香港的明星,沒有幾個不是TVB培養出來的。此外,像杜琪峰、王晶、關錦鵬、韋家輝等著名導演,也得益於TVB的全力栽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