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楊東平:教育變革有賴於底層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5:02:14  


 
  那為什麼反而沒有可能好的教育,反而對學生越來越不寬鬆了?這些東西真正令人深思,我把它稱之為中國教育中的“規律失靈”現象,和規律不符,按道理說財力大幅度增加應該實行人性化的教育,但卻相反,學生負擔越來越嚴重,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高校擴招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加強:拓寬了獨木橋,極大改善基礎教育,但現在獨木橋已經擁擠不堪。當時馬丁·特羅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在校大學生占18-21歲青年的比例低於15%是高等教育的精英型高等教育階段,15-40%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階段,40%以上是普及化階段”。我們在2012年進入大眾化的下線,超過15%。還有一句話是“量變引起質變”,由於高等教育面向大眾,人口大幅度增加,所以高校教學、培養模式要改變。我們沒有兌現,現在的問題是數量翻了幾番,模式依然陳舊,全世界普遍規律在中國成了問題。所以中國的教育病很多,病入膏肓,但有時候走出北京能看到一些亮點,他們在做不一樣的事。前天我剛從山西回來,山西大範圍做學生自主課堂的改革,把課堂上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以學生自學為主,以前說老師講課10分鐘,現在不到10分鐘,不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教為主轉為以學為主,山西小學、初中、高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3左右,而且大幅度提高信息教育。

  我們還參觀過山西省級示範中學,以前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學到知識,上課打瞌睡,沒有效率。現在轉變方式,學生有活力了,有精神了,而且把課堂建立在學生小組基礎上,把自由還給學生。現在引入電腦,每個教室放幾台電腦,有什麼問題馬上搜索,不用老師講,學生們很積極地自主學習。他們建立在全新的概念上,我稱之為“學生自主課堂”,當地稱之為“學院導航課堂”。第二年高考完,校長給我發了一個短信:今年二本以上的上線率比去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這是改革的效力。正因為能夠明顯地改善教學質量,所以成效非常明顯,大面積提高。

  中國教育一方面有很多無奈、很多難解之謎,但另一方面很多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做很多探討,包括多樣化教學,一開始大家對民辦學校寄於很大希望,但現在做了那麼多年,民辦學校真正實現多樣化的並不多,都實行大一統,以政府評價和社會評價為標準,因為若不以這兩個為標準就辦不下去,所以很多民辦學校比公立學校還要嚴格,因為要吸引學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2月份做了一次國際討論會,其中一點是在家上學:把小孩領回家請家教或者自己教,這在全球是一個潮流,學習效果特別好,因材施教,也不用起早貪黑,而且家庭老師面對的是幾個學生,非常細致入微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性、成長,在現在中國越來越多高學歷白領家長開始走自主性道路。就我們的調查而言,全中國8000多個兒童走這樣的路。家長自主式微型學校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權利得到家長和學生的重視。我們21世紀研究院越來越推崇自下而上的自主的、分散的、局部的、零碎的教學改革,我們相信這種努力是今後真正改變教育的底層力量,用日本學者的話說是“靜悄悄的革命”。我們總希望政府拿出一個完美無瑕的方案,大家照章執行,完全就改變了,殊不知全世界各國政府所做的自上而下的大規模改革,幾乎多是轟轟烈烈開始,無疾而終,這是因為教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影響因素非常多,而且複雜系統真正的變革力量是來自無數微小的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課,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進入這個行業,自主地應對和解決問題,逐漸構成一個學習型社會,如此才能夠從整體上進行這個問題。剛才是從理論性角度跟大家做一個分享,先說這些,謝謝大家!

  來源:騰訊文化2013-12-15 23:4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