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慈善調查:做公益從富人回歸平民

http://www.CRNTT.com   2013-09-24 11:48:38  


 
  他呼籲網友每天捐1塊錢,回歸了平民慈善;他組織“鋼絲善行團”巡回尋找救助項目,具備了新生、自發社會公益組織的形態;他宣誓不納捐,不過手網友的錢,而將呼籲來的捐款直接給各個慈善組織的項目,呼應了慈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趨勢。

  中國慈善需要的不是神,而是普羅大眾的點滴參與。至少在目前看來,神秘捐贈者“鋼子”的出現,恰逢其時。

  從宏大敘事轉向小敘事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評選的2012年社會微公益十大事件,五彩紛呈:兒童大病醫保、北京7.21愛心車隊、幫“廖丹夫婦”渡難關、“與父母合個影”、救助“西單奶奶”、用愛撐起百歲老人鞋墊攤、京城接力救助小傳旺、抗癌漫畫家熊頓感動網友、救助“白血病女孩魯若晴”、帶著外公去旅行。

  這十大微公益事件顯示了慈善與公益的緊密相連,在這裡,我們很容易看到對良善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與父母合個影”和“帶外公去旅行”,這本來是屬於私人領域的親情,最後演化成一場公益行動。

  在師曾志看來,十大微公益事件呈現出的是關注人本身的生命和生存,人們的關注點從政治和經濟轉向社會,尤其是人的日常生活,“由遠及近”關注身邊的人、事及生存環境等,重返個體生命的富生態家園。

  確然,公益的核心內容,由過去的宏大敘事越來越轉變為日常生活的小敘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關注的是政治和經濟等宏大議題,但在這些領域內,人文關懷話語有所缺失,人們常常陷入一種批判的悲觀循環中,最終造成人的無力感。

  如今,局面開始出現轉變。

  微公益也呈現出年輕化、少對抗、多行動的特征。2012年9月,三峽大學學生劉艶峰申請公開陝西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工資。南京郵電大學學生段國超申請公開廣州城管番禺分局原政委蔡彬2011年的工資總和。這種方式少了尖銳的對抗,同時也是具體的行動。

  “人們對公共利益的關注,從站在國家角度進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尖銳批判,到站在個人角度從個人的私人情感、利益出發的公益行動,從被動到主動。”師曾志說。

  社會氛圍變了,從更多的抱怨和批判轉向更多的自我行為的改變,從“圍觀改變中國”到“行動改變中國”。慈善甚至時尚起來,敏感的企業營銷人員也注意到,介入慈善,公益項目最易獲取民心,比如,在央視“尋找最美鄉村醫生”活動中,人們會注意到白酒企業洋河的宣傳身影。

  這是慈善公益領域的社會轉型,複雜、多元、日新月異,它是中國社會整體轉型進步的注腳之一。

  在這個背景下,微公益事件往往很快轉變為線下公益組織,比如,北京7.21愛心車隊災後成立“雙閃志願者”公益組織。在與思源工程基金會達成1億元合作之後,“鋼子”所倡建的“鋼絲善行團”正在開展全國萬里行活動,以尋找合適的救助項目。

  這些公益色彩的組織將走向何方,堪為中國慈善、公益轉型的注腳與標本。

  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49.2萬個社會組織,比2011年增長6.5%,是自2009年以來社會組織總量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基金會2961個,比2011年增長13.3%;民辦非企業單位22.1萬個,比2011年增長8.3%。此外,在城市街道社區備案的群眾性社會組織達20多萬個,在上述社會組織總量中還沒有計入各地尚未登記的草根型社會組織。

  公益回歸了平民。這在本刊預言“慈善的春天到來”的2006年,是不可想象的,那個時候,我們對慈善的視野還局限於富人身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