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國人是如何用文學反思納粹的?

http://www.CRNTT.com   2013-08-31 08:47:57  


 
  再說那位瓦爾澤先生,一波剛平一波又起,時隔四年他寫了一部《批評家之死》,書中一位作家宣判了一位批評家的死刑。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位權力欲膨脹的批評家的原型就是德國家喻戶曉的文學批評沙皇萊尼茨基,而他恰好是一位猶太人。書中那位批評家自私、自戀、自大、刻薄,因此反對者認為這是一部反猶主義作品,這些性格描寫是對猶太民族的詆毀和醜化。而批評界對該書的評價主要是針對其意識形態層面,對其文學價值倒是不怎麼關注。一片喧囂聲中,此書也一躍成為暢銷書,讀者難道只是想看一部有關謀殺的偵探小說麼?這一系列的風波都和那段“過去”密切相關,難道德國人真的擺脫不了這個魔咒嗎?

  以上的爭論都還是形而上的口舌之爭,影響範圍大多局限於國內。相對而言,每每發生右翼分子襲擊外國人事件,都會引發國際關注。其實類似事件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會發生,但人們的眼睛似乎就盯著德國。不能不說,原因還在於那個“過去”。人們不禁問,難道對歷史如此敏感的德國還允許這些人堂而皇之的遊行不成?是的。

  除了零星的小規模遊行外,每一年,來自全國各地新納粹代表們都會聚集在某個中小城市,舉行一次規模較大的遊行活動。我曾親歷過一次在哥廷根的活動。新納粹們在眾多防暴警察的包圍下依照規定路線在市區的街道上行走,這些身著黑衣的光頭黨們邊走邊喊著沉悶的口號。說是說來自全國各地,但人數也就兩三百人,還不及在場維持秩序的警察人數多。要說起聲勢來,那就更不如反納粹遊行了。凡是納粹遊行之處,必有反納粹遊行相伴,這幾乎成為一個定律。各界人士,從市長、議員、公會代表到學者、普通百姓,都加入到遊行隊伍中。每當新納粹們喊口號時,都會被反對者們的聲浪所壓制。在兩隊遊行隊伍之間,防暴警察會組成隔離帶,以免雙方發生衝突,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左翼人士試圖襲擊新納粹們。

  此外,反納粹人士們還組織了演講會、音樂會等軟抗議活動。按照他們的話說,這是要向世人展現一個好的德國。納粹遊行短短一兩個小時就草草收尾了,而反抗活動則繼續,待到新納粹們被押上火車,反納粹遊行就變成了一場派對,大家自娛自樂起來。

  別看這不到大半天的鬧騰,花費據稱要上千萬歐元。怎麼要這麼多錢呢?這些納粹代表從全國各地出發都有各地或聯邦警察陪同,回家也要護送,倒不是說他們是什麼貴賓,實在是怕他們在路上惹出什麼麻煩。為了維持遊行的秩序,除了當地警察,還要從全國各地抽調大量警力支援,天上的直升機,地面的車輛,單是這交通運輸費用就非常可觀了。還有其他費用,例如此類遊行都是周末進行,很多人員出動都算加班,加班費可是雙倍的。這些支出可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怪不得不少老百姓發牢騷,幹嘛為不得人心的新納粹遊行埋單呢?官方的回答很簡單:我們打心底裡不支持(否則就無法解釋政界人士為什麼要參加反納粹遊行),可憲法規定了言論自由,作為公民的新納粹分子也不能剝奪其正當的權利。但是相關法律又規定,不得在公開場合使用納粹標誌,呼喊納粹口號,否則就是違法,因此新納粹分子在遊行時也得遵守這一規定,否則就要接受法律制裁。所以他們遊行堪比帶著鐐銬跳舞,哪裡能有什麼聲勢。雖說有集會和言論的自由,但這樣的遊行絕不會獲批在柏林這樣的大城市舉行。之所以選擇小城市,其實是組織者和政府協商的結果,規定的路線規定的時間,最小的代價(“維穩”措施好做,成本也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