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秋風:儒家能否構建優良的現代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14:33:10  


 
城市化的衝擊和需求

  城市化的進程還將持續很多年,這是無法改變的趨勢。而在這個進程中,70%至80%的人們會生活在城市裡,這是一個空前的現象,它對傳統文化的衝擊不言而喻,傳統社會中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等必然會受到這個過程的影響。但是反過來看,城市化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記者:為什麼說重建基層社會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

  秋風:可以預見,城市化的進程還將持續很多年,這是無法改變的趨勢。而在這個進程中,70%至80%的人們會生活在城市裡,這是一個空前的現象,它對傳統文化的衝擊不言而喻,傳統社會中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等必然會受到這個過程的影響。但是反過來看,城市化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陌生人社會、幸福感降低、焦慮感增強等一系列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怎麼樣重建基層社會,恐怕還是要求助於傳統文化,求助於儒家文化來解決。

  記者:為什麼重建基層社會要求助於傳統文化和儒家文化呢?

  秋風:之所以說重建基層社會仍舊要回到儒家。這是和社會的本質有關的。人為什麼要凝聚成社會,為什麼要共同生活、並且參與到公共生活之中,其根基是價值。用儒家的話來說,就是人心。那麼,在中國這個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他們的共同價值,也可以叫做中國人的人心。過去城市化的過程破壞了這個價值的基礎,在今天要重新喚回中國人的人心,自然還是要借助於曾經凝聚中國人人心的文化,而中國人的人心,數千年來基本上可以說是由儒家文化所塑造的。

養成君子和紳士

  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設想,在每個社區建立社學,也就是社區學習中心。這不是現在才有的想法,其實在傳統社會已經有了,至少在明代已經產生了一種制度。讓有能力、有熱情的人自發地組織起來,通過閱讀經典、學習禮儀等來營造共同生活、學習和分享的氣氛。

  記者:那麼,您認為怎樣才算是重新凝聚人心呢?

  秋風:當今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喚回人心,就是要找回那些共同的價值。讓人們願意和鄰居交往,願意參與公共生活,這就需要有一個成熟的基層社會,進而用儒家的價值去培育和教化基層社會,在基層社會中逐漸養成一批君子或者說紳士,引領人們去更好地建設公共生活。

  記者:要想重新凝聚人心,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嗎?

  秋風: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設想,在每個社區建立社學,也就是社區學習中心。這不是現在才有的想法,其實在傳統社會已經有了,至少在明代已經產生了一種制度。讓有能力、有熱情的人自發地組織起來,通過閱讀經典、學習禮儀等來營造共同生活、學習和分享的氣氛。而這些人通過學習來逐漸提高自己,慢慢成為社會公共事務的活躍者,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共生活中。這對於中國城市社會的再組織、陌生人的熟人化都有很好的作用。而在這個過程中,儒家文化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條路,其實也是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都走的路,文化建設社會的路。

傳統的形式在變化

  制度也可以說是價值外在的形式,形式總是在變化,即便是在傳統社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地域等都有不同的表現。

  記者:傳統文化能否適用於現代生活,這也是最近幾年大家討論的問題,對此您怎麼看?

  秋風:傳統文化這個概念太寬泛了,也太大了,如果細分,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層次和結構。即便是簡單地區分,也可以分為價值和制度兩種不同的層次。在今天,重新發掘和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不能籠統地說傳統文化怎麼樣。

  記者:那這樣的區分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秋風:先說制度,制度當然會變,比如傳統的農村社會,公共生活的主體大多是宗族,主要場所是祠堂。但是在現代城市,當然就不一樣了,現代城市的公共生活更多以社會為主體,傳統的祠堂已經很少,即便是有,它的作用也大不一樣了。比如說廣州有一個著名的祠堂叫陳家祠堂,過去它當然是宗族生活的場所,在今天它更多是一種古跡,承載的是歷史和文化。制度也可以說是價值外在的形式,形式總是在變化,即便是在傳統社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地域等都有不同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