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歷史回顧:蘇軍當年在東北的暴行

http://www.CRNTT.com   2013-06-16 10:13:36  


 
毛澤東的雄心,幾乎立即就被證明是有根據的。

  9月9日,延安方面接冀熱遼軍區電,得知十六分區曾克林部已於8月31日在綏中縣山海關外與蘇軍“會師”。據隨後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說明,蘇軍態度很好,他們主動要求曾克林部配合他們攻占山海關。山海關占領後,蘇軍即任由中共建立政權和維持治安。李運昌抵達山海關時,蘇軍指揮員專程前往迎接,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隨後,兩軍還在山海關開了一次“盛大聯歡會”,並聯合舉行了入城式。蘇軍還允許曾克林部乘火車前往錦州及沈陽,並接收沿途的部分地區。同時,膠東區也報告說,呂易率一個排經海路去大連與蘇軍聯絡成功,蘇軍一位少將專門接見了呂易等,明確表示:中共在鄉村活動,紅軍不加幹涉,並同意中共在大城市中組織非武裝群眾團體。比較此前在張家口地區那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可以看出,在得知美軍登陸的消息後,蘇軍對八路軍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

  日本占領東北15年,無論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在那里都已很少影響。日本統治一垮台,東北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片權力真空,國共兩黨誰進去的早,誰就容易在那里發展自己的力量。曾克林部以及呂易部進入東北後都迅速發覺,那里的農村和城市相當混亂,但民眾熱情很高,很好組織,且偽軍收編甚易,動輒即可收編數千人,工作條件極為有利。光是在山海關附近,很少幾支部隊就收編了偽軍三個團又十五個“討伐隊”,人槍上萬。

  於是,中央書記處不再猶豫了。9月11日,書記處決定:由“山東抽調四個師十二個團共二萬五千至三千人由肖華率領即日分散進入東北,並電華北各地去東北幹部即日集中起程”,另從延安等地再抽調數千幹部去,以便“進駐鄉村、小城市及紅軍尚未占領之中等城市和交通線,發動群眾,壯大力量,建立地方政權,改編偽軍,組織地方武裝”,迅速在東北占據優勢地位。

  為了阻滯國民黨軍隊進入華北、東北,爭取全部占領熱、察,造成東北優勢,書記處還開始在華北部署察綏、長治等重要戰役,打擊可能威脅熱察的國民黨軍,並命令李運昌部率五個團進駐由承德、山海關至赤峰、朝陽、錦州和沈陽一線,切實控制進入東北的陸上交通。中共中央奪取東北的決心,至此確定無疑了。

蘇方鼓動中共爭奪熱察,劉少奇積極響應,毛澤東信心十足

  就在中共中央下決心奪取東北的幾乎同時,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發生了。那就是曾克林部不僅開進沈陽,而且應蘇軍之請,在沈陽建立了衛戍司令部,直接負起了警衛沈陽的責任。

  由中國共產黨的部隊負責警衛整個東北的中心城市沈陽,這典型地反映出蘇軍在中國問題上本能的傾向性。實際上,儘管先前蘇軍礙於外交關係對八路軍頗多限制,但從根本上說,他們是同情中共而反感國民黨的。當時的不少報告都提到,蘇軍下級官兵固然紀律鬆弛,酗酒、搞女人,還縱容貧民哄搶日人財物,雖嚴加懲處,直至槍斃,亦難約束;然而,蘇軍的政治意識深入骨髓,普遍尊重共產黨員,重視工人,知道中國有階級敵人,提到毛澤東、朱德的名字,許多人竪大姆指。如果能夠讓他們選擇的話,他們肯定願意把東北交給共產黨,而不交給國民黨。讓曾克林部接管沈陽治安,就說明了蘇軍的這種心態。

  不過,讓八路軍公開進入沈陽並負責警衛,蘇軍無疑是在冒嚴重的外交風險。目前還沒有任何可靠的歷史文獻能夠說明蘇軍當時為什麼會這樣做,但無論如何,這在當時的外交條件下絕非明智之舉。因此,這種情勢很快就告一段落了。

  9月14日,顯然是依據莫斯科的指示,蘇聯遠東軍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派其代表貝魯諾索夫中校,在曾克林的陪同下,乘專機飛抵延安,委婉地向中共中央轉達了蘇方對中共軍隊進入東北問題的正式意見。這就是,在蘇軍撤退之前,國民黨軍和八路軍原則上都不應進入東北。已經進入沈陽、大連等地的八路軍,請朱總司令命令它們退出紅軍已占領之地區。但在非正式的談話裡,貝魯諾索夫同意,只要軍隊不用八路軍的名義,並且不與蘇軍接觸,蘇軍將不加幹涉。他同時還代表馬林諾夫斯基元帥提出,希望中共能派負責人前往東北,以便就近交涉,協調行動。 如果完全不顧及蘇聯當時在外交上的處境,我們似乎有理由對蘇方這種官冕堂皇的表態,特別是隨後將曾克林等部硬性“請”出蘇軍占領區的作法表示不滿。但當時的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顯然並不這樣理解問題,他們反而深受鼓舞。與蘇軍代表談話當天,中共中央就迅速通報了在重慶的毛澤東,同時馬上組成了中共東北局,第二天隨蘇軍代表的飛機飛往沈陽,協調一切。根據曾克林及這時膠東過海部隊的報告,中共中央進一步得知東北日軍遺留武器彈藥甚多,蘇軍對八路軍利用這些武器持放任態度,出關部隊及新建部隊已發展到萬餘人,均已順利取得新裝備。據此,書記處當即下令華中、華北派遣100個團的幹部,從班、排、連、營、團連同事務、政治工作人員配備齊全,不帶武器,身著便衣,迅速動身開往東北,並決定在延安再動員數千幹部前往,“各自尋找最迅速到達的路線前進”。毛澤東得訊後也深表贊同,並明顯地傾向於贊成整個戰略中心依次北移的意見,提議:新四軍江南各部也應準備將來適當時機渡江北上。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考慮,也是幾乎立即就被證明是正確的。

  16日,蘇蒙聯軍代表克尼德涅夫中將要求八路軍晉綏軍區轉告延安:由於國民政府依據中蘇條約的規定,反對蘇軍進入東北三省以外的地區,他們必須退出目前占領的察綏地區。他們堅決要求八路軍主力火速北開前往接收,包括他們不久後將要撤出的東北地區。他強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中共同蘇聯和外蒙之間的交通,以免將來國民黨軍隊占領這些地區會再度切斷雙方的聯繫。克尼德涅夫將軍表示,八路軍務必全力控制這些地區,戰略重心千萬不要南移。如果八路軍需要,他們可以秘密地提供武器方面的幫助;即使將來八路軍在抵抗國民黨軍隊進攻時受挫,也可以靠近外蒙邊界,甚至撤到外蒙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