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潛艇自製或許是“軍備休兵”的試探氣球?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08:36:55  


 
  當初的全案是台灣向美國採購八艘不含武器系統及武器的柴電潛艦,總經費是四千一百二十一億元。等到定案後美國才發覺,由於美國早已改為使用核動力潛艇,因而在美國國內早就沒有製造柴電潛艦,美國也早已拆卸了建造柴油動力潛艇船隻及所有設備,並將所有設備連同設計圖紙都移交給了德國等國家,因而難以完成該項軍事裝備出售計劃,於是就打算改為由美國向其他的歐洲國家購買後再轉賣給台灣。但“扁記國防部”卻仍然按照美國的要求,將八艘柴電潛艦的軍購案,劃分為可行性評估及實際執行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向向美國支付了一百一十七億元的評估經費,並繼續編列了二十億元的預算,說是要繼續向美國爭取“購買潛艦”。

  而在此時,國民黨、親民黨“立院”黨團發起抵制軍購行動,“凍結”了軍方向美國的軍購預算。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扁記國防部”與美國合商,決定改為由美國提供圖紙及關鍵技術,由台灣的“中船”(後改名為“台船”)自製。“扁記國防部”這一軍購策略改變的動機,除了是希望能盡快把潛艇拿到手之外,還出於以下的幾個考慮:一、將建造技術也拿到手,以後就不用再看美國臉色了;二、讓已經虧損嚴重的“中船”有工開,並緩解失業“中船”工人對當局的不滿情緒;三、拿到了製造潛艇的技術後,將來可向其他國家出售潛艇,發軍火財。 

  但問題是,台灣海峽迴旋空間狹窄,深度不足,柴電潛艇發出的噪音較大,容易被偵查發現。而且,當時美國也遇到幾個政治問題而不得不慎重考量。一是陳水扁的政治態度。由於陳水扁後來公然叫囂“一邊一國”,並要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還要推動“入聯公投”,撕毀向美國人作出承諾的“四不一沒有”,從而使原來用意是防衛台灣的潛艇,極有可能會變成陳水扁搞“台灣獨立建國”的進攻性武器,因而心存疑慮。二是擔心先進軍事裝備技術洩漏給中國大陸。在民進黨執政後,曾長期接受“反共反獨”教育的台灣軍工部門,屢有揭發有人將軍工秘密提交給對岸的情事,美國擔心其先進的潛艇技術,尤其是大陸方面仍未能完全解決的“噪音”問題,將會流失到大陸手中。而在後來馬英九實現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更是擔心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國民黨政權,會追求兩岸統一。倘此,這些先進軍事裝備技術就等於是間接落入了中共的手中。實際上,一九七五年北越攻佔南越,美國軍事人員倉皇撤出,但來不及帶走先進武器,全部落入北越手中,使得北越公然聲稱越南軍隊是“全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就是一個教訓。因而林鬱芳前日在質詢時,就指出美國賣了太多的老舊武器給台灣。三是美國仍受制於中美《八‧一七公報》的規定,不能向台灣出售超越《八‧一七公報》簽署時的技術水平的武器,包括軍備技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