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軍隊番號公開 走向軍事透明

http://www.CRNTT.com   2013-01-22 10:31:46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訊/媒體雲,從1月15日開始,中國軍隊陸軍集團軍番號不再以“某”替代,可以公開使用。而中國央視15日一則報道中率先“嘗鮮”。比如,標題為,“39集團軍狙擊手進行輔助訓練”就是一例(見京華日報2013年1月16日)。這個細節變化,引發外媒的廣泛興趣,多個國際媒體立馬“捕捉”報道。

  人們知道,數十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外公布消息時,總是使用某集團軍、某師、某團之類的稱呼。而中國媒體在採訪報道中國軍隊消息時也總是年複一年使用“某”替代。中國媒體長期使用“某”字報道中國軍隊消息,是戰爭時期為創建共和國政權和上世紀建國之初基於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保衛共和國政權所需。用“某”字替代,說到底是出於保密宗旨。中國這般做也有傳承古老戰略思想內涵,孫子所謂“兵者詭道也”。對外部敵對勢力保持著高度警惕,嚴守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的秘密,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國際科學的發達,類似集團軍番號這樣的所謂“軍事秘密”也逐步喪失了“保秘”功能。在美英等國的網站,中國軍隊的中文條目已是公開的秘密。有消息透露,中國軍隊各集團軍的創建以及歷史沿革的部隊番號,變化的歷史,歷任軍隊主官姓名及任職時間,參戰戰史,各師旅、團駐地及裝備等都赫然在目。當然,個中有不少是瞎猜。這樣在國際媒體關於中國軍隊情況的報道中,往往真假交熾魚龍混雜,給世界產生一種誤解。

  中國軍隊對外公開番號是打造透明軍事的需要。多年來,西方一些國家總以軍事不透明為由指責中國。在每年的國防預算公布之後,總聽到西方某些政客和不負責任媒體的評彈,而且總是與所謂“中國威脅論”混在一起。認為中國國防開支有說不出的“秘密”。如此混淆視聽,對輿論起了誤導作用。其實,儘管年都有所增長,但中國國防開支不論是增幅還是絕對值都遠遠不及美國和日本等國。美國2010財政年度國防預算總額為6802億美元,相比2009財政年度的6210億美元,增長了9.5%;而到了2011年度,美國的國防開支預算達到了7080億美元,相比2010年度的國防預算增長了4.08%。特別是自奧巴馬上台後,美軍指導思想從“基於能力”向“基於威脅”轉變,體現在近幾年財政年度國防開支上,就是重點研製和購買適用現行戰爭的武器裝備。中國要在世界“正視聽”就需要對公布軍隊番號進行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