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好聲音 一本生意經

http://www.CRNTT.com   2012-08-02 14:12:26  


 
“歷史性”的制播分離

  在關於《中國好聲音》的各類解讀、讚美和質疑的聲浪中,田明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被掩蓋了。在接受採訪時,他說“創立了一個中國電視製作合作模式的先河”,他又說:“《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

  陸偉詳細解讀了這種說法,他將中國到目前為止衛視的“制播分離”劃分了三種模式:“最原始、最基礎的所謂‘制播分離’階段,本質就是‘勞務輸出’,電視台人手緊張,把一部分工作交給電視台以外的人來做,但是總的控制權在電視台,有時還會下派導演負責。它只是把一些純粹勞務,包括剪輯師、編導等基層工作請外人完成,但核心技術和節目內容都是電視台掌控的。”

  第二種模式是目前的主流:“目前常見的是,由某製作公司負責創意、理念、製作,獨立完成一檔節目。製作公司先拿出一個樣片,交由電視台的審片委員會審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電視台才首次參與其中。”陸偉說:“審片委員會由電視台領導、部門主任、相關節目制片人和導演組成,他們會預估這個節目的收視率和廣告吸附力,再考慮是否購買。如果預估廣告吸附力是1000萬元,電視台通常希望以較低的價格,譬如600萬元購買。”

  這種主流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電視台負責審查、付費和播出,製作公司全職生產。如果說原始階段製作公司賺的是勞務費的話,主流模式的製作公司利潤則來自於“節流”。“廣告收益是歸電視台的,製作公司的利潤是封頂的,他們需要考慮在電視台給予的製作費內拿出多少作為成本,”陸偉說,“為了提高利潤空間,會使得製作公司有意識地節約成本,節目的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田明所說的歷史性的制播分離,指的是製作方和電視台共同投入,共擔風險,共享利潤。根據報道,燦星製作和浙江電視台之間有一道線的約定,低於這道線,燦星賠償,高於這道線,二者分紅。對於燦星而言,這有些類似“對賭協議”。

  “它的優勢在於上不封頂,如果節目很成功,廣告價格翻倍。節目收視率越高,獲取的利潤越大,雙方可以分成的利益就越大。另外它不會限制你的投入,為了更高的收視率,必須提高節目的品質,必須請到非常專業的明星、製作人員。這個投入是不能省的,因為省了之後,節目品質會下降,收視率就會往下掉,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這種制播分離的模式,就不是有意識節流,而是去開源。製作成本上不會吝嗇,而要想辦法把節目質量做高。”

  嚴格來說,《中國好聲音》並非因為“特別”才得到成功,而在於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幾乎都做到了“極致”才爆紅。觀眾們所看到的頂級導師、原版轉椅、高級音箱、零點樂隊貝斯手王笑東和黃金調音師金少剛等“頂級元素”,其催生根源都是制播分離所帶來的壓力和動力。“優勢是,你可能賺到很多錢,劣勢是節目一旦不那麼成功,虧錢的風險就很大。以前那種合作方式幾乎沒有風險,收入完全是可控的。”這種首創的真正制播分離的模式,應該也是《中國好聲音》在此前的一年多時間裡找不到“婆家”的原因,也是浙江衛視考量後做下決定的籌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