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穎:現實與想象的台北

http://www.CRNTT.com   2012-08-05 09:00:07  


 
  臨走前到台北探索館匆匆一游。講述人文台北演變的二樓展廳,空間不大,叙說著電影、電視、流行歌曲和書裡的台北故事。影像、聲音和文字裡的台北,從過往走到現在,一直鮮活地引領華人世界的文化版圖,深深地刻在多少人的心靈記憶裡。說到底,正是那些台前幕後的推手,窮盡智慧和創意,一點一滴地形塑台北、改變台北,也讓台灣以外的人們,見證了歷史與現實的傳奇。

  兩個多月前,韓寒在博客上發表文章《太平洋的風》,講述他在台灣幾日遇到的人事美好,在中國大陸刮起一陣台灣風。上周,一本廣東雜誌《新周刊》出版特刊,將焦點對准台灣,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為主題,用15萬字、200頁的篇幅,呈現台灣的人文之美。雜誌中還列出“你必須知道的101個台灣人”,政治人物除外,涵蓋作家、導演、廣告創意人、出版人、演員等人文精英,給他們的定位是“讓台灣更豐富、更吸引、更有價值。”對於這樣的闡釋,我很認同。而在我自己的名單裡,還有幾位是要添加進去的。

  台灣社會普遍的人情味與人文素養,如謙恭、守禮、民主、包容等,是多元文化雜糅之下精華留存的結果。其中不僅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很深的痕跡。沒有一個城市、一個地方是盡善盡美的,台灣也不例外。街頭老舊的建築,電視媒體的聒噪,政壇的亂象、對世界的關注短缺等等,都是現實的存在和提醒。於是,台灣的輿論對大陸《新周刊》報道有不同的反應,自問“台灣有這個自信嗎?”,同樣源自對現實的清醒。

  走在自家以外的城市和地方,風景之新奇、美麗,固然讓人驚嘆、倍感新鮮,但顯而易見,旅途的趣味不止於此,還在於與人打交道。無論是電梯裡輕輕的點頭致意,是車上簡單的幾句聊天,還是幾本剛購得的新書、一趟迪化老街的閑蕩,面目各異的市民,在不同的街角與外來者相遇,不一定有現代的包裝,也沒有刻意的安排,卻總能留下些什麼。誠然,短暫的旅途多半只及於表面,或借此引發的“台灣想象”,未必能深入在地者的生活層面。但是,這想象因為有了現實的接觸和體會,有了人文氣質的開掘、加固和升華,而變得真切,變得有力量。

  這是幾次行程中最短的一次,地道的小吃、精美的手工食品還是那麼好味。回想起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走過台北。雖然,現在早已對初遊客的必去之地少了興致,但每次仍會有一些新鮮的激蕩,讓人真切體會著這個地方的樸素的扎實的可愛。因為誠品的柔和燈光在,店裡長椅上那些專注讀書的眼神在,仁愛路上高高的行道樹,以及台灣大學的椰林大道都在,還有地鐵、巴士上不會被輕易占據的博愛座,一如既往,自自然然地散發著溫情。台北的空氣中縈繞著某種吸引力,是讓人一去再去或者有所回味的理由。當然,誰都清楚,這背後的推動力,永遠都是人,散發樸素而溫暖的人情味,以及與之相隨的、廣植人心的人文素養。

  作者為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博士生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2-07-29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