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杯葛“立院”議事來報復美國支持馬英九?

http://www.CRNTT.com   2012-02-25 08:52:45  


泛綠黨團聯合杯葛陳衝進行施政報告,其實是“指桑罵槐”一報美國支持馬英九的一箭之仇。(中評社黃惠玟攝)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台灣第八屆“立法院”的第一個會期,昨日正式開議,議程是國事論壇發言及聽取“行政院長”陳沖作“施政報告”。台聯黨團和民進黨團聯手以“反對開放瘦肉精”為由杯葛議事,造成院會空轉六個小時,在朝野協商達成三點共識後,陳沖才得以上台進行“施政報告”,再次創下“立法院”的議事惡例。

  其實,泛綠“立委”以在“立法院”內鬧事的方式來杯葛議事,已是他們的一種“鬥爭”方式,屢試不爽。實際上,從民進黨初創開始,由於“立法院”內國民黨“立委”議席遠多於民進黨議席,民進黨“立委”就處於不但是在“立法院”所提議案無法獲得通過,或是無力掣肘國民黨政府所提請議案,而且在院外因為多數紙質媒體和電子媒體大多親藍,對民進黨“立委”的訴求不予報道,而無法引起外間注意的宭境,因而就以打架等激烈手法來吸引外間的注意力,並作抗議。演變下來,民進黨就不但予人“街頭暴力黨”的印象,而且也成為“立法殿堂打架”的“國際典型”。

  十八年前,筆者曾就此現象詢問時任“立法院長”的劉鬆藩。劉鬆藩說,別看民進黨“立委”在議場上氣勢洶洶,整日價尋找機會與國民黨、新黨的“立委”打架,其實在白天打完架後,晚上卻與其打架對手喝酒博感情,“老友鬼鬼”。因此,“打架”只不過是一種“議事技術”而已,並非是有什麼深仇大恨。有一段時間,台灣地區的電子媒體攝播的“立委”打架鏡頭經外國電視轉播後,引發“國際觀瞻”問題,使得台灣的政治形象嚴重受損。幾家電子媒體自感不妥,經協商後決定不再攝播“立法院”打架鏡頭,即使是有拍攝到也一律不“出街”。為此,曾經打架上癮的民進黨“立委”,果然也就變成了“乖乖牌”,因為打了架沒有電視觀眾看到,等於徒勞無功。但後來有一家電子媒體忍耐不住,偷偷恢復攝播“立委”發飆鏡頭,其他電子媒體則不甘吃虧,也紛紛跟著攝播,這又引發民進黨“立委”的新一波打架浪潮。因此,有學者指說“立院”亂像是由媒體鼓動起來的,並非沒有道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