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反“雙非”無關香港歧視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09:04:16  


 
反“雙非”並非歧視

  並不是所有的雙非兒都有條件跨境上學,小仙就沒有。

  因為香港開銷太大,加上要躲避計劃生育的罰款,一家人選擇讓她在親戚家寄住讀書。她還沒有去過香港,但她知道自己是“香港妹”;她有自己的家,但是不能經常回去;過幾年就要讀小學了,但她卻沒有內地身份。

  陳女士跟丈夫商量,準備到廣東偏遠點的地方給孩子入個內地的戶口,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於同時擁有香港身份證和內地身份證的合法與否,陳女士不敢肯定,“有朋友的孩子現在就同時擁有這兩個身份證,登記的時候出生日期和名字都會改動,應該沒問題的。”但擁有兩個身份會不會有什麼後續的麻煩,陳女士不知道,只能沉默。

  一家人的困擾並沒有因為小仙的香港身份而得到寬慰。

  看到“蝗蟲”新聞的時候,她有點驚訝。“當初去香港生孩子一切都正常,香港的醫生和護士都很友善,加上香港的親戚全程陪護,感覺跟本地的孕婦沒什麼兩樣,並沒有受歧視的感覺呀。”可要是現在讓她碰上新聞裡說的事,她覺得肯定不好受。

  2月4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學講學廳,超過一百人在現場,聽文化評論員陳雲和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的辯論。

  陳雲稱,港人在內地孕婦及雙非兒問題上沒有入境審批權,香港地少人多,無法負荷無節制的雙非兒。而梁國雄直言,所謂反蝗情緒實際很危險。

  2月14日,時代周報記者分別聯繫採訪了陳雲和梁國雄,陳雲一再強調,反對雙非不涉及歧視,自己也不是反對所有的新移民,自己反對的只是無節制地接受所有雙非申請。“而且,據我所知,除了公開申請配額之外,還有不少超出配額的申請,這很糟糕。”陳雲說。

  而梁國雄則認為,“不管是香港人還是內地人,獲益的都是有錢的權貴,窮人只能默默接受命運,逐漸被‘邊緣化’。”

  說到香港政府採用行政手段限制內地孕婦申請配額數量的做法時,二人卻意外地持相同的贊成意見。

  “反蝗情緒,實際是雙非問題被媒體誇大之後,被鼓動起來的。”梁國雄認為,矛頭不應該指向內地同胞,需要質疑的是政府的誠信。

  “政府手握資源卻沒有善用,是這種不公平的源頭。”梁國雄說,“對香港人不公平,對內地人也不公平。”

  “每次我去參加一些遊行活動,第二天打開報刊雜誌,看到的都是說香港人歧視什麼什麼人,但市民的訴求卻被縮小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甘浩望不無失望地說,“其實歧視不是關鍵的那個點。”

  時代周報記者 洪若琳 實習生 林森妍 發自香港、廣州、東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