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鏡湖:大陸經濟發展及面臨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2-13 00:43:43  


 
  外商投資與貿易順差

  1990年,中國(大陸)糧食問題解決以後,持續二十年經濟成長率在10%左右,速度之快,史無前例。外商大量投資固為一重要推動力,但國內基礎建設規劃得宜,亦厥功至偉。

  1991年以前外商在中國(大陸)投資金額極少,1992年,首度超過100億美金,其後快速成長,1996年超過400億,2006年超過600億,2009年更高達900億美元。外商投資所生產之產值自1998年至2009年增加十倍以上,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貢獻甚大。外商投資多年來香港都居第一位佔40%左右,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都是重要投資國,外商投資以自遼寧至廣東的沿海地區為主,例如2009年佔總額83%。

  在2004年以前,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順差仍極小,2005年突破一千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三倍以上,2007及2008年更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貿易順差佔GDP9%之多。

  三大地區的經濟差異

  中國(大陸)可分為三大地區,東部指自遼寧至廣東的沿海七省和海南島,包括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個直轄市。中區北起黑龍江、吉林,經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至江西共八省。西區包括西北的陜西、寧夏、甘肅、內蒙古和新疆,西南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和重慶直轄市以及高原地帶的青海和西藏。東區佔全國10.8%的總面積,但佔40%的人口,中區佔17.6%的面積,32%的人口,西區佔71.6%的面積,但僅有28%的人口。

  2009年,中國(大陸)國內人均生產25,575元人民幣,以官方6.831人民幣兌一美元計算為4,062元,但中國(大陸)物價低廉,若用世界銀行對等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計算約合6,790美元。

  中國(大陸)人均GDP在地域上有極大的差異。2009年東部平均5,879美元,中部3,001美元約為東部的一半,西部2,669美元,為東部的45%。最富有的上海人均GDP為最貧窮的貴州省的7.6倍,差距極大。

  一個國家的貧富差異可以基尼係數(Gini coefficent)衡量,中國(大陸)基尼係數從1978年的0.28上升到2009年的0.48。指數在0.2-0.3之間為“比較平均”,中國(大陸)已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