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A股市場到了轉折的關鍵時刻

http://www.CRNTT.com   2012-01-18 08:55:30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A股市場到了轉折的關鍵時刻,此時不能靠登高一呼的孤膽英雄,而是集體的改革合力。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評論員葉檀文章指出,新股發行改革的根本是建立信用機制。

  文章稱,拉高股指最簡單的辦法是暫停發行新股,引入新的資金。這是“和面”理論的重新上演,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到現在為止,一些人士提出的辦法主要是增加資金,如引社保與公積金入市、引入RQFII、增加QFII額度等。但資金多寡從來不是證券市場的真問題,因為中國的上市公司總是能夠成功消化所有資金,直到圈無可圈,熊市來襲。

  證券市場之所以成為圈錢市,源於基本的理論錯誤,證券市場為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而存在,填補的是銀行信貸市場化之後留下的空白。篤信資本與貨幣市場供求關係理論的人們,自信地認為已經掌握了一把開啟牛市的鑰匙,只要市場下挫就放鬆貨幣,或者減少上市量,那些埋頭交易的投資者們就會知趣地接過嗟來之食繼續啃。

  正因為篤信供求關係理論,因此在基本的制度改革上沒有多大進步。此前多年,6次暫停新股發行短期內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期效果不好。

  引用一組數據:1994年7月21日到12月7日暫停IPO,大盤在380點的位置俯衝後迅速拉升到1052.94點,而後12月7日回到650點的中間值;1995年1月19日到6月9日暫停新股發行,大盤從524.43點漲到926.41點,而後回調;從2004年8月26日到2005年1月23日暫停新股發行,中間有一波短暫的反彈,從1180點到1300點,而後展開回調;2005年5月25日到2006年6月2日,由於股改新股發行暫停一年,效果有目共睹,股指直躥6000點。在市場下行後,我們迎來了第六次暫停新股發行,從2008年9月16日到2009年6月29日,大盤持續上漲9個月後,俯身向下,至今沒有回過神來。

  即使我們承認暫停新股發行能夠改變供求關係,事實上供求關係也沒有得到改變,只是讓暫停之後資金充裕期上市的公司賺到了便宜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9年10月推出創業板我們未嘗不能說,暫停新股上市正是為了日後高價推出中小板與創業板。

  在量化寬鬆時以低息高價發行債券,對於債券投資者是沉重的打擊,因為此時定價機制遭到扭曲,債券投資者不得不以高價購買本不值錢的債券;在貨幣寬鬆之時發行股票對於證券投資者同樣是個沉重的打擊,他們以高市盈率購買風險極高的證券產品,使價值投資無所皈依。一旦市場下行撇去泡沫,將使無數人在海灘裸泳,難道我們的股市是天體浴場?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