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偷”走了中國的中產階層

http://www.CRNTT.com   2011-05-08 07:51:52  


 
鏈接:鄭永年:誰“偷”走了中國的中產階級

  來源:聯合早報2011-5-3 作者:鄭永年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取得了高速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現在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另外一面,即從社會結構來說,中國也產生了一個任何國家都竭力想逃避的“奇跡”,那就是社會的高度分化。這個社會的特點是:中產階級產生並且也有成長,但其規模還是非常小,並且其制度基礎極其微弱;除了少數可以和任何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相媲美的富人外,社會的大多數仍然是窮人。對中國中產階級規模的估算,使用不同的標準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無論哪一種估算法,人們的結論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國還沒有產生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即中產階級社會。
 
  如果把這個現象放置在東亞經濟社會發展歷史內容中看,中國社會結構的畸形性就會表現得非常顯著。日本是東亞第一個現代化的經濟體,而後是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這些經濟體的發展軌跡大體相當,它們都在大約20來年的時間裡,不僅創造了經濟奇跡,而且也創造出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當然,各個經濟體內,中產階級產生和成長的來源和路徑是不相同的。今天,在這些經濟體裡,中產階級不僅是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和改革的動力,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儘管很多人相信,中國的經濟發展路徑也類似於東亞其他經濟體,即所謂的東亞模式,但從社會結構來說,中國顯然區別於東亞其它經濟體。相反,中國的社會結構更類似於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近年來,中國社會一直在討論中國是否會“拉美化”、是否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問題,這並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中國缺失中產階級,已經在各方面出現了無窮的問題。不難理解,這些問題在其它東亞社會並不普遍,而在拉美國家則較普遍存在。消費社會難以建立,可持續經濟增長缺乏基礎。多年來,內生型技術進步不顯著,經濟增長高度依賴於外在資源(出口、資源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依附性的發展模式。因為中產階級過小,社會穩定沒有基礎。社會高度分化,總體道德和信仰缺失,社會信任問題越來越甚。社會價值和理想面上激進化現象嚴重,社會往往被“極左”或者“極右”所主導。在中產階級缺失的情況下,權勢者(往往是極右派或者假裝成左派的極右派)和貧窮者(其中很多是左派理想主義者)互相折騰,造成整體社會的不確定感。

  中產階級本來就很小,處於這樣一種環境中更是深感不安,不斷尋找機會出走,在全世界到處尋求安全的落腳點。在任何社會,中產階級是愛國主義的來源和基礎,他們在其生存的社會致富,為這個社會感到驕傲;但在中國,情況似乎剛好相反。

  問題在於,本來應當和經濟奇跡共生的中國中產階級去了哪裡?是誰“偷”走了本來應當屬於中國的中產階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