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大地震對中國經濟產業的考驗

http://www.CRNTT.com   2011-03-16 08:39:15  


 
  對於經營與日本競爭產品的廠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生產和出口體系停頓,意味著市場需要他們來填補由此而產生的空白,其中相當一部分可望由中國廠商和出口商來填補。對於這類廠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大地震帶來的衝擊主要在於他們生產所需的日本設備、核心零部件等供應可能告急,這將大大約束他們充分利用產能和市場需求,加工貿易廠商問題將尤為突出。可供選擇的出路是轉向國內供應者和第三國/地區廠商,但倘若國內供應商一時跟不上,而這些上游核心零部件又屬於寡頭壟斷行業,那麼轉向第三國/地區供應商可能會加強這些地區供應商的壟斷力量。如中國液晶面板大量依賴進口,夏普停產意味著韓國等地廠商壟斷力量的增強。為避免這類不利後果,假如中國國內相關產業一時無法填補進口空白,在日本地震衝擊過後、產業逐步恢復正常時,需要有意識地優先恢復從日本廠商訂貨,扶植其復甦,以制衡第三國/地區供應商坐大。

  由於存在上述重建和出口效應,中國貨物和服務出口可能因此而擴大一定數量,增加中國貿易順差和經常項目收支順差,進而加大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壓力。對此連鎖效應,我們需要給予一定關注。

  文章指出,日本大地震對中國產業和外經貿最大負面衝擊,表現在進口領域,因為中國大量進口日本高技術產品、上游中間產品和設備。中國對美歐貿易巨額順差,對日本貿易則巨額逆差,原因即在於此。去年,中國對日出口1210.6億美元,進口1767.1億美元,逆差達556.5億美元。因此,中國電子、汽車等一些產業產能利用率可能會因為日本上游中間產品供貨停頓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為日本設備生產、交貨流程被打斷而不得不減速。

  細看中國去年從日本進口的統計數據可知,這次受影響最大的,當屬進口日本設備和機電、光學等零附件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從日本的進口要麼替代進口來源很少,要麼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國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場銷售”產業分工鏈條上的一環,一時無從尋找替代供貨來源。為此,我們需要為設備進口企業、特別是新興戰略性產業、重大項目設備進口企業提供一切必要便利,為其解決麻煩。

  經過破壞性地震和由此而來的客戶、市場份額等損失,估計許多此前不願意向中國轉移生產的日本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或許會考慮至少向海外轉移一部分生產能力,我方應有針對性地為此加強招商。畢竟,在招徠日本技術、資本密集型行業方面,中國目前在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不是其他熱門新興市場所能比擬的。無疑,對我們而言,內資企業占據先進製造業是最優結果,假如內資企業一時不能占據,那麼,外資企業生產跨國轉移比不轉移好,向中國轉移比向我們的競爭對手轉移好。只要政策得當,此舉與我們發展自主產業並不矛盾,可以相輔相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