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援助非洲:花錢未必討好

http://www.CRNTT.com   2010-10-25 10:12:40  


“中國特色的援助”也許並不如想像中受歡迎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近日,一起發生在非洲贊比亞的事故,讓中非關係再次成為關注焦點。眾所周知,自萬隆會議以來,憑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共同經歷以及政策需要,中國對非洲各國的援助和支持從未中斷,但由於實際操作中的種種不切實際,卻讓代價不菲的援助打下不少折扣。

  ★不切實際的援助項目

  通常情況下,中國與非洲國家達成援助協議後,具體將由不同政府部門履行對非承諾(包括建築工程、基礎設施、醫療衛生、農業等項目等)。但由於缺乏實際調研評估,這些援助往往與受援國政府的農業或工業發展戰略無法適應,而且可持續性較差。

  坦贊鐵路貿然上馬,運力不足三分之一

  曾經象徵中非偉大友誼的坦贊鐵路自1975年試運營以來,運力長期過剩。到20世紀末,這條設計運量達200萬噸的鐵路每年運量只有60萬至70萬噸。隨著非洲民族國家紛紛獨立,種族隔離狀況解除,贊比亞南部經濟封鎖也不複存在,坦贊鐵路日益冷清,坦贊鐵路實際上已經走到破產邊緣,有關該鐵路的美好記憶也已從普通民眾的腦海中褪去。

  缺乏環境評估,中墾友誼農場不適合水肥農業

  1998-1999年間,中國農墾集團在贊比亞興建占地2600公頃的中墾友誼農場,在未經過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匆匆投入70多萬美元開荒,此後花費巨資從國內購買的農墾設備卻無法適應當地酸性土壤,設備使用效率一降再降。結果,花大力氣和大量資金開墾出來的土壤不適合水肥農業,致使農場的生產陷於困境。

  ★援助工程並未創造實質性就業機會

  由於對非洲當地實際情況認識不足,援建項目通常最終大多依靠非洲本國的勞動力和原材料。這些項目或與非洲當地工人或行業缺乏聯繫,或談不上造福於當地的工人或行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