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特區政府 應完善施政理念

http://www.CRNTT.com   2010-10-12 08:49:11  


 
                       認同國家主體文化

  但是,香港自九七前遺留下來的政治矛盾,圍繞2012年政改變得十分錯綜複雜,則在相當程度上與特區政府處理政治矛盾的態度和策略相關。換言之,“進步發展觀”以“堅持發展經濟為首要目標”是對的,而為達此目標,特區政府必須堅定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旗幟鮮明地與反對或破壞“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政治勢力展開鬥爭。

  其次,“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固然需要,卻不足以推動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否則,2009年6月22日“經濟機遇委員會”就不必提出,香港必須加快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以實現向知識經濟轉型。

  香港的教育、醫療、檢測和驗證、環保、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等六大產業是否都具備優勢,或者在行政長官於2010年7月13日改稱“六項機遇產業”後是否都具備發展機遇,誠然是有爭議的;但是,特區政府隆重地提出來,至少說明,“進步發展觀”應當增加發展新興產業以實現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的內容。

  第三,“以活化帶動社區發展及以助人自助推動社會和諧”遠不能解決香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階級矛盾愈益惡化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

  “活化”歷史陳跡或舊建築,能夠激發香港居民不忘香港歷史和傳統,卻未必能夠鼓勵香港居民開創更美好未來的信心和決心。社區發展還必須有切切實實的新內容,不僅要建設社區新硬體,而且要發展社區新軟體。

  “助人自助”既不能解決弱勢群體脫貧或克服“隔代貧窮”問題,也不能阻止“為富不仁”的現象惡化。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無論社區發展還是社會和諧,都不能脫離香港社會和社區的主體──七百萬香港居民,對於香港回歸祖國後的應有的新身份的認同,以及相應地對於國家主體文化應有的理解和認同。回歸十三年了,依舊有約一半的受訪者只承認自己是“香港人”而不願意同時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或者“中國的香港人”或者“香港的中國人”,這樣的現象難道是“活化”和“助人自助”所能夠克服的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