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新審視天安艦事件帶來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08:48:07  


5月2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韓國濟州島出席第三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這是會議開始前,溫家寶總理和韓國總統李明博、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握手合影。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攝
  中評社北京6月2日訊/“朝鮮半島這次南北關係再度緊張,東北亞再次陷入冷戰前夕狀態,導火線固然是天安艦事件,但背後若不是有李明博的面子工程、有大國企圖利用此事來擴展勢力,包括美國勢力要重返東亞,日本要牽制新崛起的中國,就不致有如此火上添油的響應,甚至宣布比韓國更積極進行經濟制裁,這不僅證明分裂國家的悲哀,也說明冷戰形態有複活的危險。”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黃彬華的评论文章“重新審視天安艦事件帶來的影響”,內容如下:

  樸朔迷離的韓國天安艦沉沒事件,演變到今天,不僅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加劇,武力衝突也有一觸即發之勢。如果處理不當的話,更有冷戰重返東亞的危險。

  憑直覺,憑情感,大部分國家也許是同情韓國李明博政府的,因為他有一艘現役抗潛警戒艦,載著104名官兵在連接韓朝的水域演習時沉沒,只有58名軍官獲救,其餘水兵全部不幸喪生。

  事情不僅發生得突然,經過更是離奇古怪。首先,至今沒有任何敵人來襲的警告或證據;其次,即使事後從海底撈到一批“物證”,包括所謂“朝鮮魚雷殘骸”,卻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能讓世人客觀理解,天安艦為何會突然爆炸沉沒。

  韓國軍方主導的多國專家團,確實在現場撈到一批證物,特別是最後一秒搜獲的所謂魚雷殘骸,“證明”為朝鮮魚雷的鮮漆手寫的韓文數字“一番”,但僅以此證明天安艦是遭朝鮮潛艇魚雷所擊沉,未免牽強和感情用事。

忽視真相非根本辦法

  如果是在二戰年代,衛星通訊發明之前,政府擁有這些“證物”已經足夠說服民眾,但對知識水平日益提高,又主張公平、公正,甚至真相高於一切的年輕一代來說,如此指證就顯得缺乏說服力。即使是在群情激昂的韓國,也有大批年輕人不能接受這種政治掛帥方式的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