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的抗議文化:不只是權力更是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10-04-25 09:09:40  


 都能平和落幕,但至少在我參與的這麼多場活動當中,我並未看見過打、砸。而新聞媒體原本就是喜歡“抓眼球”的突發事件,台灣又是一個媒體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因此大篇幅報導負面並不奇怪,而“武打場面”就是最能刺激收視率的。我認為,集會遊行這種權力參與者具有高度的公民自覺,知道自己為什麼走上街頭、理解抗議訴求,群衆的情緒是很容易被挑動的,因此冷靜、理智相當重要。一場成功表達訴求的抗議行動,是需要每個參與者共同完成,把自己做好,永遠都是群衆裡每個分子必須謹守的最高原則。

  抗議行為在權力之外,更多是行為人或參與者本身的責任,畢竟這樣的行為多多少少對社會是有影響的,如果降低負面影響,擴大正面效益,是行為人必須要思考清楚的,否則就流於小打小鬧、甚至破壞社會整體秩序,那麼政府以法懲之也理所當然。為自己行為負責,理性思考行為的目標與本身是否具有正當性,是每一個人在擁有權力之前必須先反躬自問的重要課題。
   
(作者宮鈴系兩岸文化交流推動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