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兩岸交流 期盼帶來更新思考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0-02-17 10:32:28  


中華文化是引領兩岸深度融合的基石
  中評社台北2月17日訊/“其實兩岸關係改善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台灣靠著中國大陸賺到多少錢,而是終於鬆開過去掐住彼此脖子的手。命在旦夕時腦子沒法冷靜思考,如今雙方各退一步,才發現彼此可以不必是敵人,沒必要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一個和平的環境,可以帶來新的思考空間,讓雙方都找到新的機會,可以重新建立起互動及解決爭議的模式。”《中國時報》今天刊登社論“期盼兩岸交流帶來更新的思考空間”,提出上述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炮竹辟啪,獅龍競舞,春聯貼上門扉,見面作揖拜年。同樣年夜飯,同樣的恭喜發財,同樣討壓歲錢的小朋友,見諸於台灣,見諸於大陸,也見諸於世界所有華人社區。這個讓全球華人歡慶的年節,也清楚顯現出,中華文化是大家最大、也最深的共享資產。 

  的確,無論是住在台中、高雄、上海、北京或香港,對於這些都是講中國話、寫中國字、流著炎黃之血、過著端午吃著月餅的人,農曆春節可是一年裡最最重要的大節日。每年到了這個時節,海峽兩岸的人,都興高采烈忙著辦年貨、備年菜、圍爐、拜年、說吉祥話。老人家發紅包給孫子、一家人團圓吃年夜飯、祝賀萬事如意的時候,臉上漾著是同樣笑容。台灣這裡大包小包返鄉過年,大陸那裡也是大包小包返鄉過年;大陸那裡帶著小孩初二回娘家,台灣這裡也是帶著小孩初二回娘家。此時才赫然發現,我們共同處多到習以為常,以至於幾乎視為當然乃至忽略了。 

  的確,把兩岸串起來的,正是流傳幾千年的中華文化與歷史傳統,以及同樣的語言、文字與風俗。千年以來,端午粽子從大陸北方包到台灣南部,中秋時節,兩岸人民對著同一個月亮吃月餅、烤肉、講起嫦娥的故事。這一邊有人吟哦“嫦娥應悔偷靈藥”,對岸有人嘆道“碧海青天夜夜心”。儘管現在使用的文字繁簡不同,有些用語也各異,但台灣的偶像劇可以風靡大陸,大陸的歷史劇台灣也看得津津有味。 

  兩岸不只自古至今有太多共同之處,現在還不斷在增添新的交集。經商、訪問、求學、旅遊、婚配,各種交流早已來來往往,春節期間則更加頻繁,台商從大陸回到了台灣,台灣老公帶著陸妻和小孩去大陸岳家。台灣人趁著年假去九寨溝觀光,大陸客大批湧入日月潭、台北一○一,交互穿梭益發熱鬧,也讓點點滴滴的融合不斷深化。 

  雖然兩岸氣氛因為軍售案而略受影響,但就大趨勢而言,和平、合作、存異求同、降低敵對,是雙方都希望繼續維持的基本大方向。儘管中共始終未放棄對台動武,上千枚飛彈也依舊對準台灣,但事實上,雙方都知道一旦兵戎相見,將是一場中華民族的巨大悲劇,不只在“國家”發展上要付出慘重代價,更將深深割裂人民的情感,傷痕數代難以弭平。 

  對台灣來說,和平、發展、尊嚴鼎足而三,都是我們全力追求的目標,任何政府都必須對民眾的這三項基本渴望給予回應。而一個和平的環境,能夠讓兩岸都在安定中成長發展,如果最終能達到繁榮富庶文明昌盛的境界,將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福氣,對亞太地區及國際社會也會產生正面助益。因此我們希望化解衝突降低對立,固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卻也是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 

  其實兩岸關係改善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台灣靠著中國大陸賺到多少錢,而是終於鬆開過去掐住彼此脖子的手。命在旦夕時腦子沒法冷靜思考,如今雙方各退一步,才發現彼此可以不必是敵人,沒必要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一個和平的環境,可以帶來新的思考空間,讓雙方都找到新的機會,可以重新建立起互動及解決爭議的模式。 

  台灣如果能夠藉著綿密的交流互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讓兩岸更加了解對方,也讓雙方的社會發展差距拉近,長此以往,或許有一天會走到一個境地,兩岸會發現,彼此共同之處太多了,這是雙方最重要的資產,不只兩岸之間不必是敵人,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也不必是敵人,而人與人之間更不該是敵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平等的尊嚴權利,那麼,中國大陸在文明上的進步,以及連帶為世界和平產生的助益,意義將遠遠超過台灣眼前的恐懼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