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保護文化遺產 促進科學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09-06-05 09:36:58  


文化遺產保護乃百年大計
  中評社北京6月5日訊/“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登出自庶的文章“保護文化遺產 促進科學發展”。作者認爲:“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遺產保護的成果,要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惠及社會,惠及人民;人民群衆也要積極參與和監督遺產保護工作,使燦爛的歷史文化與當代的先進文化相融合,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文章内容如下:
 
  “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是今年文化遺產日(6月13日)的主題。這個主題內涵豐富,筆者認為,正確理解這個主題,起碼應當清醒認識以下幾方面: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給文化遺產以應有的地位和尊敬。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發展,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科學文化的發展、民主政治的發展等。經濟發展是基礎,當經濟發展有了相當的基礎以後,就必須在其他方面有一個全面的協調的發展。這樣才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的幸福。在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必須給文化遺產保護以應有的地位,文化遺產應當得到全社會廣泛的尊敬。文化遺產是我們國家歷史發展的根系,是我們民族歷史延續的魂魄,是我們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據。照看好文化遺產,保護好文化遺產,傳承好文化遺產,是尊重歷史、尊重祖先、尊重文化的要求,是建設文明社會的要求,也是建設更加美好的新文化的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好遺產的“保”和“用”的關系。在文化遺產工作中,保護是永恒的主題。做好遺產保護工作,當下,還是要處理好基本建設與遺產保護的關系。在祖國城鄉廣袤的大地上,散落著多彩多姿的物質文化遺產,如古建築、古墓葬、石窟寺、古遺址等,都是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標識。在進行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城市建設、產業建設、土地開發的時候,要充分認識遺產的特殊價值,并實施特別的保護,使遺產的魅力與現代建設的成果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護遺產本體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遺產的環境,保護遺產的原始生態而不可使遺產變成現代建築的“夾心糖”。在保護的前提下,發揮遺產特有的文化功能,進行合理、適度的利用。遺產、文物是旅游的重要資源,我們提倡綠色旅游,文明旅游。旅游者要充分認識遺產、文物的珍貴性、稀有性、不可再生性,帶著一種敬畏、一份感恩,以虔敬的心態,與歷史對話,與先人對話,從而獲得體驗,獲得感悟。

  對文物、遺產本體進行維修保護,也必須要有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文物、遺產是歷史的產物,也是歷史的見證。這就要求保持它們的歷史面貌,保持其滄桑之感。有的人卻偏要喜新厭舊,搞什麼“水洗三孔”,要“煥然一新”,甚至把文物拆掉,造一個新古董!這種違反科學、違反規律的蠢事,不可再有了。

  此外,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民間藝術、民間技藝、口頭傳說,等等。這些非物質遺產的主要載體是人,藝(技)在人身,人在藝(技)在,人亡藝(技)絕。所以,對非物質遺產的保護,一是抓緊對民間藝術、民間技藝傳人的保護,提供條件,讓他們更多更好地發揮作用;二是要做好傳承工作,組織年輕人拜師學藝,使非物質遺產後繼有人,并發揚光大。

  總之,文化遺產的保護,要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遺產保護的成果,要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惠及社會,惠及人民;人民群衆也要積極參與和監督遺產保護工作,使燦爛的歷史文化與當代的先進文化相融合,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