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投資資金減少或拉開政策調整序幕

http://www.CRNTT.com   2009-04-30 09:42:42  


經濟學博士馬紅漫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訊/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登載馬紅漫文章:“中央投資資金減少或拉開政策調整序幕”。文章說,就當下的經濟形勢而言,的確已經到了對“保增長”政策工具進行積極調整的時候,第三批中央投資項目資金規模的減少或許正是相關政策調整的序幕與開端。全文如下:

  第三批中央投資逐步揭開面紗。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總計700億元的投資規模已經確定,國家發改委已開始陸續下達具體的項目資金,目前各省在熱切等待相關上報項目的最終審批結果。

  較之於之前兩批中央投資資金規模而言,第三批總計700億元的投資規模遠小於市場之前的預期,而這也一度引發了部分人士對於未來政策力度的憂慮。去年四季度第一批中央投資資金為1040億元,今年一季度的第二批投資資金規模則達到了1300億元。市場之所以預判第三批投資資金規模還要更高,主要是因為建築工程的季節性慣例,也就是往往在夏季達到總體項目開工建設規模的最高峰。但是與建築項目規律不同,實際上本次中央投資資金的安排並非僅僅參照於基建規律,而更加基於“保增長”政策實際市場效果的考量。

  經濟政策的轉型始於去年11月,其後中央投資資金開始陸續投入。彼時曾出現過一陣非常忙碌的“報項目”熱潮。據了解,首批項目投資根據“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選擇,大多側重於已經列入中央備選投資項目,或原本就是本次五年計劃的項目。而這些投資項目一般而言投資回報較好,同時風險控制基本到位,由此而言,前兩批中央資金在本質上更像是對既有投資計劃的提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兩批合計2340億元資金到位後,多數優質項目已落實,而可供選擇的項目越來越少,項目邊際回報率有所降低,而風險反在加大。正因此,第三批投資資金的減少,其實並非由於表面上的財政資金瓶頸問題,實際是遭遇了“項目荒”的尷尬。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