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結構重組對新興市場國家有特別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09-02-22 07:04:54  


 
  導致經濟下降和蕭條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貨幣和信用的收縮,或者叫流動性收縮。這類原因可以歸屬於流量而不是存量的萎縮。金融危機就是典型的信用收縮和支付危機,它也會很容易導致經濟危機,損害實體經濟的健康。

  生產性的存量,包括生產設施和服務設施,要產生收入流量,必須要有收入流量的循環流轉。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就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經濟學家把收入流量的循環理解為經濟的血脈,它的循環流動創造著經濟的繁榮。在經濟越來越被金融滲透和信用體系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流量循環的速度越來越快。它創造著越來越大的財富和收入。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導致流量的循環逐步或者突然放緩,流速越來越慢,那麼經濟在流量和增量上就會萎縮。在經濟高度信用化和證券化的時代,流量的局部放緩和萎縮很快就會通過支付危機或者資產負債表的變化傳染和擴散到整個經濟肌體。經濟大蕭條就是這樣造成的。

  有意思的是,存量破壞導致的經濟下降可能為日後的投資擴張提供機會,但流量收縮導致的經濟下降卻意味著投資機會的減少。因為貨幣、收入和信貸的下降無法支撐現有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產能是過剩的。所以,要恢復和實現後金融危機時期的經濟繁榮,只有壓縮產能和向流動性收縮的經濟重新注入流動性兩個辦法。壓縮產能即結構性改革或者重組,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在短期,這意味著經濟更嚴重的緊縮,更多的失業和痛苦。但是短痛之後可能形成長期的經濟復甦和繁榮。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人似乎更願意抱團取暖,他們接受了結構性重組的政府政策,很多大企業和銀行破產倒閉,失業增加。但之後不久,世人就看到了,在所有遭受亞洲金融打擊的亞洲經濟體中,韓國成功地恢復了元氣並迅速提升了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向流動性收縮的經濟重新注入流動性,強行擴大信用和支付能力以匹配現存的產能,這當然是凱恩斯主義的政策思路。由於在經濟下降時期私人部門的收入下降和信貸萎縮,流動性枯竭,因此流動性通常要從公共部門開始注入,如果公共部門注入的流動性能把經濟流量的循環帶動起來,就有可能重新建立起經濟的總量平衡。但是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不是供給方的政策,對結構性問題,對生產率和經濟的競爭力等在中長期發揮作用的因素沒有關照,所以副作用會很大,而且還必然給政府和公共部門背上了日後需要償還的巨大財政赤字與債務負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