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救還是不救?十學者救市公開信遭質疑

http://www.CRNTT.com   2008-12-02 11:37:49  


中國的股市究竟該不該救?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訊/解說:幾年前,批評政府過多幹預股市;一年前,力挺股市的黃金十年;而今,又拋出股市的救市論,網友質疑,學者們需要一個怎樣的股市?救市的新言論帶出了怎樣的新問題?央視網《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十位學者聯名發出了一封公開信,這一封公開信的核心觀念是呼籲救市,他們的觀點在公開信的標題當中也有了充分地表達——《建議擴大內需,把提振股市作為切入點》。公開信發出之後引起了不小的爭論,中國的股市究竟該不該救?能不能救?十位學者聯名發出的這封公開信,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論,今天我們節目的評論員依然是何帆和張鴻。 

  好了,馬上我們就來看一看十位學者在今天聯名發出的這封公開信。 

  解說:本周一,證券之星、金融界等多家財經網站的首頁不約而同的登出了一篇“十大專家呼籲救股市”的文章。消息傳開後,社會各界對這份救市的文章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在網站顯示的文章內容來看,文章是由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中國科技大學趙曉、北京大學曹鳳岐等十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學者,向國家有關部門聯名上書,文章的主要內容集中在“應把振興股市作為恢復市場信心和落實十項措施的切入點上”。 

  與以往呼籲救市的文章不同,這次十位學者救市的理由,和當前的經濟形勢勾聯得很緊密,學者們把救市和擴大中國經濟內需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文章認為,股市低迷,將阻礙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文章說,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此次股市暴跌並低迷,對擴大內需的副作用不容低估。首先,由於股市融資功能的喪失,啓動內需拉動經濟的全部重任將落在財政和商業銀行身上,會產生對財政和銀行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其次,將導致我國實體經濟的主力——上市公司走入惡性循環。因此,落實十項措施就應讓股市啓動成為既能帶動消費和投資,又能動員民間投資,調整產業和經濟結構的重要力量。 

  曹鳳岐(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要發揮股市的財富效應作用,現在股市是財富的效應作用,大家都不進入股市了,而且現在很多錢被套在股市里,也不能進行其它的投資和消費,如果把股市啓動起來,那麼大家信心比較充分了,那麼股市就能够重新把一些資金吸引過來。 

  解說:此外,十位學者在聯名的文章中,還提出了六項具體建議:包括設立股市平准基金、國家外匯投資部門動用外匯儲備購買H股等。同時,十位學者還為未來的中國經濟勾勒了一個救市之後的藍圖,這十位學者預期說:本輪中國經濟複蘇的大體順序應該是,一、2008年第四季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初步啓動,千方百計股市要啓動;二、2009年一季度後更大規模投資啓動;三、2009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見底回升;四、2010年房地產市場回暖,中國經濟進入全面複蘇。因此,今年四季度實現中國股市的啓動,可以說是經濟走向複蘇的關鍵、前提和切入點。專家們預測說,如果能理想地實現這一進程,則中國必將成為本輪全球經濟冬天中第一個複蘇的國家。 

  股市公開信 緣何早遭質疑 

  主持人:很多人也許都在今天的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方式看到了十位學者公開發出的聯名信,洋洋灑灑,數十萬字分析了中國股市目前的現狀,其實特別想問問二位評論員,他們分析的中國股市當今的這些現狀的成因當中,有沒有認為你們非常重要的? 

  張鴻:我覺得這十位學者,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長期關注中國資本市場,所以他們在整個全文里邊寫的關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這個分析,基本上還是很到位的。但是我覺得有一點我不是特別認同,就是他說大小非是下跌的主因,我們知道什麼是大小非呢?得普及一下,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其實有國有股、大股東,法人股為原來是不讓上市的,然後無後來股改以後了,這些就上市了,他們占整個股份的,很多時候占70%到80%,所以他們要上市呢,就會到市場造成非常大的衝擊,我們股民原來炒的其實只是整個股本的20%-30%,你想想,所以這一下來上市那就衝擊很大,所以要把他們鎖定,就不讓他們,限制他們出售,但是他們逐漸在解禁,所以就懸在頭上的一個劍這個量特別的大,的的確確造成了供給的增加。但是其實決定價格的是供需,就是在需求這邊,那現在今年,這個熱錢開始減少,逐漸地開始減少,製造業已經不是特別的景氣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所以呢這個需求方面就大量的在減少,沒有更多的人在買,加上這個供給大量在增加,你知道12月,光12月份,12月份解禁的數是多少?是233億,市值是多少?是1749億,這比去年,比11月,就一個月,比11月增長了將近100%,所以這個量特別大,就是賣得多了,買的跟不上,它當然往下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