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月刊:綠刻意挑撥“仇中”情緒

http://www.CRNTT.com   2024-08-12 00:06:48  


 
  註釋:

  ①《愛台灣一定要恨中國嗎?》,“中時”電子報2016年3月3日,https://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60303000442-260109。

  ②潘兆民:《當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爭辯:合作對抗模式的建構》,《台灣研究》2017年第4期。

  ③楊慧芳:《安娜·弗洛伊德對自我防禦機制研究的貢獻》,《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④(奧)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學》,楊韶剛等譯,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頁。

  ⑤宋春蕾:《壓抑防禦機制的理論探討》,《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⑥孫聰:《對古典精神分析理論中“壓抑”機制的探討》,《科技信息》2009年第32期。

  ⑦孫嵐:《台灣社會變遷大趨勢》,《統一論壇》2015年第5期。

  ⑧參閱沈惠平、鄧小冬:《試析部分台灣民眾的“恐中”情緒——一種群際情緒理論的視角》,《台灣研究集刊》2015年第6期;沈惠平:《試析部分台灣民眾的“反中”情緒——一種怨恨情緒的視角》,《台灣研究集刊》2016年第6期。

  ⑨王梅:《<無聲告白>的人物心理防禦機制分析》,《教育現代化》2019 年第 34 期。

  ⑩吳仲柱:《論台灣地區身份認同異化的深層誘因》,《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3期。

  ⑪胡有清:《“文化台獨”歷史課綱的文化應對》,《中國評論》(香港)2018年第11期。

  ⑫姜雪琴:《<八月之光>中的心理防禦機制分析》,《河南農業》2014年第8期(下)。

  ⑬連子強、郝玲:《兩岸民間新媒體交流中的民粹主義》,《華僑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⑭陳星語,《中評關注:專家共研台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中評社北京2018年11月23日電,https://www.crntt.com/doc/93_19311_105257985_1_1123001222.html

  ⑮劉國奮:《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及應對之策》,《台灣研究集刊》2017年第1期。

  ⑯馥馨:《台灣經濟“不長進”竟怪罪大陸?》,《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6月18日,第3版。

  ⑰《仇中—掐死台灣經濟命脈》,“中時”電子報2014年11月14日,https://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41114000932-260109。

  ⑱潘兆民:《當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爭辯:合作對抗模式的建構》,《台灣研究》2017年第4期。

  ⑲(美)小拉什·多茲爾:《仇恨的本質》,王江譯,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