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疫情後中美關係 需醫療民族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00:12:17  


 
  除3月12日降落在羅馬的第一批醫療物資外,中國還於3月18日對於米蘭(Milan)運送第二批物資。這是由包括浙江在內的中國各省所出資,由於中國大陸在意大利擁有龐大的移民社區,中國大陸的企業也捐助義國其他地區和城鎮。由於這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相較於地緣上鄰近國家的舉措,讓中國大陸暫時擺脫新冠肺炎流行病的起源,以及後來隱瞞疫情的指謫,被形容為在需要時刻可提供實際協助的國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義國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的電話討論提到,提議結合現有的一帶一路,啟動新的“健康絲綢之路”(Health Silk Road)。在此一倡議下,大國大多願意藉鑑成功開展抗擊病毒的經驗教訓,與世界各地的國家分享。而鑑於新冠肺炎可能在全球流行一段時間,或再度發生,各國或者會對此感興趣。許多義國民眾認為,中國防範疫情的模式可能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系統,在緊急情況下可挽救生命並減少經濟損失。

  除意大利外,中國也對於日本、伊朗、巴基斯坦與歐盟等82個國家和世衛組織、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提供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這些醫療物資的品質迭有爭議,但是,指控是否合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國家與該國民眾如何看待中國大陸的作為。因此,習近平才會說,團結合作乃是面對公共衛生最為有效的政策。於是,在貿易戰與民族主義紛擾的時期,援助與合作成為國家對外政策的有效工具。

  四、美國與中國“疫情合作”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所帶來的衝擊,可將其視為新型態的“災難”。這樣的災難,已影響許多國家的政治與社會、國家間關係乃至於全球的政治與經濟活動。在疫情發生期間,部分國家可以比其他國家快速回復正常經濟與政治活動,而部分國家則面臨更為嚴峻的社會和政治危機。

  其實,早在1851年,第一屆國際衛生會議(International Sanitary Conference)的代表集聚巴黎,討論對19世紀上半葉席捲歐洲大陸的霍亂聯合應對措施,當時已成為國際外交的主題。然而,在20世紀,如何控制國際間軍事衝突乃至於核武戰爭的重要性,取代控制潛在的大流行病毒。即使在冷戰時期,美國與前蘇聯也曾努力為民眾接種天花疫苗,這為公共衛生合作提供先例。

  由此可見,災難的發生往往會改變現有國家之間的關係與運作規範,或有機會暫時改變彼此之間的敵對關係,為在災難過後改變敵對狀態形成與建構合作基礎。即便暫時終止國家之間的敵對狀態,也有助於國家之間在面對共同的環境與災難威脅時,重新建構一個可以合作的關係,進而形成新的互動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