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化圈公共產品 如何供應?

http://www.CRNTT.com   2020-01-21 00:18:08  


統一中國除了國家主權落實之外還需要文化認同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陸鋼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月號發表專文《中華文化圈公共產品的供應》,作者認為:從國家主權的角度看,香港回歸祖國是非常完整的,沒有留下棘手的遺留問題。然而,香港對文化中國的認同過程沒有完成。香港對一國的認同,實際上是對主權中國的認同,並不意味著對文化中國的認同。相比台灣,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更高,人群也更複雜。從香港的事件引申出一個問題,統一中國除了國家主權落實之外還需要文化認同。前者體現了硬實力,後者需要軟實力。中國主權的認同具有確定性和地理空間性,但文化中國的認同則沒有確定性並且超越地理空間。文章內容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和平統一是21世紀的大命題。大陸集中了各方力量進行研究,其焦點集中在國家主權的統一層面上,因此,除了軍事武力直接佔領台灣全境之外,外交就是主要的和統手段,其目的是消除台灣的“邦交國”,彰顯其國際法意義上國家主權代表的不合法性,因為沒有任何國家承認的政權,肯定無法代表中國的國家主權,這是常識。另一個明證是,大陸高層曾經對兩岸統一有過承諾,祇要承認一個中國,什麼都可以談,甚至可以改國號、改國旗。顯然,在兩岸統一上,大陸的關注點是政治統一,即國家主權形式上的完全統一。

  然而,最近香港發生的事件表明,國家統一僅僅停留在政治層面是不完整的。從國家主權的角度看,香港回歸祖國是非常完整的,沒有留下棘手的遺留問題。然而,香港對文化中國的認同過程沒有完成。文化認同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它觸及民眾的意識形態、心理認知以及社會閱歷。如此艱難的任務特區政府顯然是難以承受的。它祇是藉助於官僚機構在文化溝通上做了一些表面文章,一旦遇到抵制就撤退。而大陸駐港機構基本上忙於事務性工作,缺乏整體性的文化認同戰略規劃。本來香港的大學應該是承擔青年人文化認同的重要場所,但在精英教育理念的支配下,香港的大學延續殖民時期的教育方式,在涉及中國文化認同方面無所作為。連教學語言和工作語言都全部是英語,中文不過是用於日常生活交流的交際語言,而且不是普通話,而是粵語。這樣體系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無論是知識體系還是價值取向自然傾向於西方,對中國的文化情結難以生成,更談不上文化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