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反“台獨”思想特點突出

http://www.CRNTT.com   2018-12-08 00:03:06  


 
  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就是最有力的武器。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扎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廣大台灣同胞不論省籍、族群都是我們的骨肉鄉親;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自己特定的心態,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我們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我們願意用親情化解歷史留給台灣同胞的傷痛,也願意與台灣同胞一道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習近平還特別表態,衹要是有利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衹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衹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使廣大台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更多受益。這一系列的論述,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而大陸方面在“兩岸一家親”理念下推出的大量政策措施、實施的各種行動計劃,則更具體地把這種理論上的理論感染力說服力變成現實中的實證力,有力地起到了破擊“台獨”、導正民意的作用。

  三、用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路線消化隔絕體系,培植反“台獨”的社會基礎

  “台獨”之所以得以滋生蔓延,一個重要原因是歷史和現實形成的橫亙在海峽兩岸的隔絕體系,這個體系包含了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軍事安全上的對峙、經濟上的競爭、涉外上對抗、文化上角力、社會上分別以及埋藏在人們思想深處的歷史恩怨情仇等等。如何解構這個藩籬和隔絕,重建兩岸同屬一國的整體體系,既是瓦解“台獨”社會基礎的根本需要,也是推進統一大業的必然之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個重要原理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反作用。解構兩岸隔絕體系,建構兩岸統一體系,既可以自上而下,通過政治談判先解決政治統一問題,再解決社會融合問題,這也是兩岸當局以往的傳統路徑;也可以自下而上,先推進經濟社會融合,實現兩岸社會一體化,再推動政治談判,最終解決政治統一問題。筆者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思想,就是後一種思維的產物。特別在目前島內對統一的抵觸依然很大、“台獨”的影響尾大不掉、國際的干預衝擊不斷的大環境下,這樣的路徑更具現實性。

  隨著兩岸經濟社會的不斷融合,兩岸人民之間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工作、學習、生活的交流條件更加便利,經濟合作的結構更加牢固,社會一體的關係更加緊密。如此一來,橫亙在兩岸之間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等界限、區隔將逐步淡化、崩解,島內分裂的社會基礎將不斷動搖、坍塌,這樣,“台獨”做文章的空間會不斷被壓縮,阻礙政治統一的藩籬會最終被拆除。所以,不管島內風雲如何變幻、兩岸關係如何惡化,兩岸經濟社會交流合作不能中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要向前發展。

  眾所周知,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後,兩岸關係趨向惡化,但中共十九大報告依然要求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隨之,大陸在“台獨”逆流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的政策舉措。尤其是2018年2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大陸隆重推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31條措施,在島內引起極大正面反響,對島內民意產生了有力的正面引導作用。事實表明,假以時日,融合發展的思想之花,必然結出反“獨”促統的成功之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