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與美國博弈 破台灣棋子

http://www.CRNTT.com   2018-07-08 00:19:17  


 
  3.美國對華政策爭論不已

  針對一個日益強大、日益自信的中國,美國該如何出牌呢?實際上,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中國就被一些美國戰略家稱之為“潛在的敵人”,從1993年的“銀河號”事件、1994年的最惠國待遇問題、1995-1996年台海危機等事件可以看出,中美之間齟齬不斷,已經不復冷戰後期的“準同盟關係”。然而由於當時中國的力量尚比較弱小,因此,美國國內形成對華政策的脆弱共識是“限制性接觸政策”(Constrained Engagement),即希望通過接觸和支持中國加入WTO組織,影響、規範和改變中國,使其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美國的目的旨在擴大中國依賴美國的範圍、程度,甚至包括軍事上的透明度,通過經濟交往促進中國國內制度上的轉型;但同時又加大、加深防止和規範中國可能出現的危害美國國家利益的國內與國際行為,尤其是做好軍事和戰略方面的防範準備。③

  那麼,在中國變得強大以後,是否還是以接觸戰略為主呢?亦或者,當中國越來越有自己的國際主張,而美國的接觸政策還持續有效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Harry Harding)2016年認為,2014年以來,美國國內有關中美關係的討論頗豐,其中一個共識性結論是美國當前對華政策已然失敗,中美關係也在惡化。④因此,當時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幾乎所有的候選人的立場都支持對華強硬一些。

  三、長期以來台灣的雙重“棋子”角色

  1.地緣意義上,台灣是“第一島鏈”上的重要節點

  台灣作為地緣“棋子”的角色,與島內什麼黨派執政無關,但與中美在亞太博弈的大棋局有關。由於台灣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所謂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冷戰初期的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的第七艦隊隨即進駐台灣海峽。並且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與台灣簽署了《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總之,台灣曾被作為“圍堵共產主義陣營”的重要節點,還曾被麥克阿瑟稱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當然,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蘇聯表現出積極進攻的一面,美國開始思考聯合中國大陸來制衡蘇聯。所以,台灣的地緣“棋子”的角色,也就逐漸淡去了。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在冷戰後重新“尋找敵人”和重新佈局全球,台灣的重要地位才再次凸顯出來。

  所以從地緣上來看,台灣是所謂扼守“第一島鏈”的“門戶”,但從另一個視角而言,當中國完全收復台灣之後,東進太平洋將變得非常容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