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中評智庫:民進黨重返執政與兩岸關係轉型 | |
http://www.CRNTT.com 2016-08-14 00:32:16 |
圖3、台灣民意的“條件性統一”主張 (數據來源:同上) 從功能交流到政治干預:彌補新功能主義的缺陷 上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成果與局限說明,必須在和平發展的既有基礎上引進新的變量,才能繼承成果,克服局限。也就是說在通過經濟促進政治的新功能主義基本路徑上,增加主動性政治干預、有效政策吸納和對台灣外部安全環境的重塑。只有把這三種干預變量納入研究視野,兩岸統合論才能得到有益的修改和補充,才能真正貼近兩岸關係的現實。 首先來分析政治干預的必要性。兩岸關係中的政治干預即指通過政治資源的強度介入主動引導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與節奏。“習馬會”可以視為一種主動性的政治干預,大陸領導人主動與台灣領導人握手和協商,吸引各方面政治資源加強投入,加快政策產出,從而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同時,大陸在習馬會前後連續傳遞出在“九二共識”下一切事務皆可協商處理,而沒有“九二共識”則一切歸零的關鍵信息,已經對蔡英文的兩岸決策起到了規範作用。近來,蔡英文已不像四年前那樣膽敢否認“九二共識”,在很多敏感議題上也不敢挑釁大陸,包括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雖然離承認“九二共識”還很遠)、在民進黨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中抹掉“兩國論”的痕跡,甚至還在謀劃穩定兩岸經貿的政策。但是,她通過教育、文化政策和輿論引導不斷強化台灣民眾的“國家意識”,支持改回高中歷史課綱,並且當選後就開始淡化“中華民國”符號,甚至在南海問題上配合美國起舞,無疑是一種更難以對付的“隱性台獨”策略。對此,簡單的“武統論”實際上無法解決問題,適當強度的政治干預仍是上策。在習馬會之後,大陸還須尋找新的政治干預方式,包括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確保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操之在我。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