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對付“伊斯蘭國”是越戰版重演?

http://www.CRNTT.com   2014-10-27 10:23:06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訊/從“伊斯蘭國”組織的國際性和上述多米諾骨牌效應,如《紐約時報》新近承認,可以看到奧巴馬目前戰爭決策與越南戰爭的某種平行相似性,特別是華盛頓會陷入越戰初期的“逐步升級”戰略陷阱而難以自拔。
 
  據各種報道,奧巴馬月前下令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進展成果相當有限,而且引發不少事與願違的“意外”效應。敘利亞庫爾德族重鎮科巴尼遭到伊斯蘭國武裝圍攻,危在旦夕,土耳其政府見死不救,反而恢復對境內庫爾德族組織的軍事鎮壓,導致內部庫爾德族騷亂,便是例子。對比之下,伊朗卻表示願意直接支持科巴尼城的庫爾德族武裝,是“伊斯蘭國”崛起引發的地緣布局重組的有趣例子。此處不論。
 
  更重要的,是針對意志頑強、資源豐富的“伊斯蘭國”武裝組織,奧巴馬的空中轟炸戰略日益顯示很大的局限性,不僅無法根除消滅這一極端主義運動,更會促進它由伊拉克-敘利亞擴及約旦、黎巴嫩甚至土耳其等國,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再因其比基地組織更為激進的意識形態,在伊斯蘭世界滲透擴張,並且通過征召大批歐美土生穆斯林青年,成為對西方世界的嚴重威脅。
 
  從“伊斯蘭國”組織的國際性和上述多米諾骨牌效應,如《紐約時報》新近承認,可以看到奧巴馬目前戰爭決策與越南戰爭的某種平行相似性,特別是華盛頓會陷入越戰初期的“逐步升級”戰略陷阱而難以自拔。
 
  不妨簡單回顧一下越南戰爭中美國由“逐步升級”發展到全面投入的過程。越戰的開端,是北越指揮的越共武裝在南越的發展,引起華盛頓擔心國際共運在印度支那和東南亞擴張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肯尼迪總統被刺後,繼任的約翰遜總統原先維持了有限軍事援助干預政策。1964年夏秋之際,所謂“東京灣事件”後,美國國會授權約翰遜開始轟炸北越。可是在同時的總統競選中,約翰遜仍然信誓旦旦地宣布不會派遣地面部隊,“送美國青年去做該是亞洲青年幹的任務”。然而約翰遜贏得連任之後,隨著南越政府節節敗退,以及美國共和黨鷹派攻擊白宮沒有大力制止共產主義擴張威脅,越戰迅速“美國化”,除了擴大對北越的轟炸,原來美國“軍事顧問”變成直接參戰的美軍部隊。尤其是1965年的德浪河穀戰役,成為美軍地面部隊大規模參戰的起點。戰爭也逐漸從越南延伸到整個印度支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