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不會出現全面通縮

http://www.CRNTT.com   2014-05-04 08:38:21  


  中評社北京5月4日訊/2013年下半年後,工業、基建、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減弱,進出口數據也不斷反覆,國民經濟增速出現回落。與此同時,國內的經濟泡沫與杠杆卻仍然偏高,“去杠杆”過程仍然比較糾結,這使得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難度加大。在經濟下行和調控政策整體不放鬆的背景下,一個金融危機期間被反覆討論的問題再次成為熱點,中國經濟是否會發生通縮危機?

  判斷通縮的邏輯 

  經濟觀察報發表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研究秘書李瀚承文章表示,今年宏觀經濟調控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政府明確要把經濟運行保持在7%-7.5%的合理區間。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達到了7.4%,雖然創下了歷年增速新低卻仍在合理區間。當然,7.4%的經濟增速也實實在在表明經濟下行趨勢十分明顯。從貨幣政策來看,為了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降低國內杠杆、擠出泡沫,央行對放鬆貨幣仍然保持謹慎。

  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認為目前中國已經出現通縮這一觀點的主要依據就是,整體經濟集中表現為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但導致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原因要區分來看,除了經濟運行環境這個直接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貨幣超發,超發的貨幣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無法彌補其對中國內生動力成長的壓制,並且延誤了中國產業鏈的轉型。

  伴隨著過去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國內“鐵公基”項目大量上馬,本來正在逐漸淘汰過剩的行業,如鋼鐵、水泥、黑色金屬、房地產等行業反而迅速擴張,這是導致國內產能嚴重過剩以及結構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貨幣政策收緊並且堅持不放鬆,缺少貨幣支持後,這過剩行業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這也是宏觀調節將淘汰過剩產作為主要調整方向的原因。因此,在整體宏觀調控政策不放鬆特別是信貸控制仍然較嚴的情況下,不能簡單判斷經濟出現全面通縮。

  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仍可以實現較快增速,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尚未完全消失,但這也使得當前的宏觀政策調整面臨雙重壓力:淘汰過剩產能會加大經濟通縮壓力,同時又要避免GDP增速下滑過快。

  在此期間外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中國外貿進出口金額大幅萎縮,這一數據的回落傳達出一個明確信息,即便歐美經濟已經復甦企穩,但全球產業鏈再平衡、美國的再工業化,都將使中國新增出口訂單面臨下行壓力。

  同時,在目前的經濟換擋期,防通脹、促消費仍是宏觀政策的主要基調。居民可支配收入受到擠壓導致消費增長乏力,如何擴大消費也成為了未來如何促進經濟增長遠離通縮的主要問題之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