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特首選舉怎成“豬狼之爭”

http://www.CRNTT.com   2012-03-25 08:31:03  


 
  香港台灣政治現實優劣之比較

  然而,再次選一個商人、技術官僚或專業技術人士,而非選擇一個政黨政治代表出任行政長官對香港是否真的有利?恐怕未必。曾蔭權2007年以三高(高提名、高得票、高民望)形勢連任第三屆特首後,人們普遍對他期望很高。然而,五年以來,港人看不到他的治港班子給香港帶了多少新思維,民望反而不斷下跌,直到最近還發生了全城“倒曾”的浪潮。唐、梁在這次選舉中占據優勢,很大程度還是慣性使然。在政黨政治發育完整之後,香港是否還會秉持“公務員治港”的思路,就難說了。

  香港政治的現狀可以與前不久才進行大選的台灣政治狀況進行鮮明的對比。由於兩岸政策、族群問題和歷史恩怨,台灣藍綠兩黨的爭執異常激烈,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台灣議員打架等場景。然而由於政務官/事務官(政治家/公務員)的有效分離,台灣當局施政上仍然維持了相對的穩定,而輪替的位置則讓政壇時刻保持著活力,有更多敢想敢做的施政者。相比起來,香港公務員大多因循守舊,活力不足。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政治的清廉程度遠不如香港,官員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不如香港高,但1997年以來,台灣人均GDP增長了43.3%而香港只有25.7%的其中一個原因。

  有輿論認為,“公務員治港”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香港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長遠而言,執政黨結合部長制才能令香港有效推行施政;若高官問責制只是政治任命局長,而沒有政黨政治作配合,很難改善特區的施政——特首領導的問責高官們在立法會一票都沒有,可能會導致政策空轉。一旦特首的“民望”不濟,發展的時機很可能就在無盡的內耗中錯過了。
 
  推動政改,觀察、學習、吸取先進地區的經驗與教訓極為重要,香港特首選舉與香港政壇的動態,值得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