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綠領巾:冠冕堂皇的心靈暴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0-19 10:39:24  


 
  ■ 心罰式教育——恥感文化的集大成者

  綠領巾並不孤單,“以考分排座次”、“以優劣分班”、“罰站”與綠領巾異曲同工

  不少學生就是在老師的風涼話中,感到了自己一無是處,變得自卑自棄,毫無上進心的;在某些盛行“以考分排座次”的學校,那些某一次被安排在邊排或後排的所謂差生,心中立即就會產生屈辱感、挫敗感和自卑感,只有到下一次考試名次提前了才能緩解,有的學生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這次排桌,甚至會變得喪失了尊嚴感,影響日後的生活和工作。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寒三春。與教師對學生的蔑視、諷刺挖苦、言語打擊、抱怨、冷漠、支配等心靈懲罰形式一樣,綠領巾給孩子心理產生的負面效應很可能是決策者難以估量的。在問卷調查中,某中學一個班有80%的學生承認有過被教師言語中傷和侮辱的經歷。

  中式教育強調“心罰”,強調與眾不同的羞恥,批評孩子而非塑造呵護孩子

  受“師道尊嚴”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被奉為絕對的權威,師生關係表現為一種典型的“我講你聽、我教你學、我管你服”的專職師生關係,批評和體罰成為學校教育中的常用手段,再加上被許多家長多認同的“不打不罵會慣壞”、“要給學生好心但不能給學生好臉”的輿論推動,在體罰被明令禁止後,對學生實施心靈的懲罰,情節不等的精神虐待就成為教育教學中相當普遍的現象。給表現不好的學生戴綠領巾,讓孩子產生自卑感,這種“心罰”與綿延至今的恥辱刑本質上並無差異,對象甚至是更為單純、更為無辜的孩子。

  恥感文化下的教育是用踐踏自尊心的方式“鼓勵”學生

  給孩子戴綠領巾的教育方法其實與此前以“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走紅網絡的“中國狼爸”蕭百佑的理念一致。在這些大人看來,讓孩子接受教育必須要以好的職業,優厚薪水,有頭有臉的體面身份作為回報。當成名成家、求利求勢的投資模式侵入教育體系,孩子的心理尊重、精神呵護根本不重要。有的家長因為教育孩子“失手將孩子打死”,有的教師動輒用羞辱性語言、諷刺性話語管教孩子,還有的教育者動輒拿孩子的隱私和傷疤當賣點……只要功利主義在教育領域一天不消失,家長和老師對學生就談不上平等、尊重和愛,以綠領巾為代表的恥辱刑就依然大有市場。

  □ 結 語

  納粹黨在德國攫取到政治權力之後曾試圖恢復游街示眾等恥辱刑,但納粹法學家和官員羅蘭德.弗雷斯勒卻反對其大規模適用。他指出:部分圍觀者會將之視為一種公共娛樂,從而放縱自己的陰暗心理;這非但無益於培養榮譽感,反倒有損於民族向心力和為國盡忠的尊嚴感。(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2011年10月18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