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莞企業倒閉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1-07-20 11:06:57  


東城一家工廠倒閉後,貼出廠房招租告示。(南都圖片)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訊/“很明顯,在當下貨幣政策偏緊,銀根緊縮的情境下,銀行更青睞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則普遍陷入了融資困境,這就回到了當年合俊倒閉的課題上。如何讓企業脫離工資成本高企、融資難度加大的雙重困境?如何在通脹情境下,既能讓貨幣政策發力使物價回落,從而降低企業原材料成本,又不至於在緊縮銀根之下傷了中小企業的融資信心?這些都是公共政策部門必須思考的問題。”《重慶時報》今日登載評論員李妍的文章“東莞企業倒閉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內容如下:

  隨著資深玩具企業“素藝”和紡織企業“定佳”的突然倒閉,東莞企業界一股“製造業寒流”再一次侵襲的擔憂彌漫著整個製造業。近半個月來,媒體關於企業倒閉或者工人討薪的消息急劇上升一倍有餘。紡織業協會有關人士說,這一輪的製造業困境導致東莞10%的紡織企業不堪重負,甚至在短時間內看不見雲開月明的跡象。(7月19日《廣州日報》)

  金融危機已逾三年,此番廣東東莞製造業倒閉潮再現,且極有可能“重複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路子”,而這卻已與全球經濟風暴無關。一切誠如東莞紡織服裝協會會長所說,歐盟、北美市場的需求開始明顯減少,國內融資環境難度增加、工資上漲幅度增加、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增加,已經成為壓制中小企業利潤,甚至威脅企業生存的主要因素。

  這些案例不禁讓人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全球玩具產業的翹楚———合俊的倒閉事件。彼時,合俊因為全球訂單減少,又在產業升級上耗費巨資,最終資金鏈斷裂轟然倒下。而如今的外部環境儘管與彼時似有相同———歐美需求減少、資金不足,但更多的也許還是內部因素。

  一個很明顯的危機則是沿海製造業的“民工荒”,在勞動力供應短缺的當下,勞力成本大幅上升,而這最終攤薄了企業利潤。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叫“劉易斯拐點”的名詞,意指勞動力從充分供給變化為大量短缺的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意味著,一味依靠廉價勞動力創造企業利潤,以低廉的產品價格優勢獲取競爭力的人口紅利時代將一去不返。很顯然,目前時不時侵襲沿海的“民工荒”乃至不斷增長的工人工資,就讓以加工製造業為代表的沿海產業站在了這樣的“劉易斯拐點”上。

  “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意味著企業必須為之支付更多的勞力成本,卻也為企業從勞動密集向技術、資本密集的升級轉化提出了新的課題。儘管為了規避勞力成本壓力,一些企業開始進行空間轉移,比如向內地欠發達乃至越南等勞力成本更低的地方遷移。但企業要實現長久生存,還是必須產業升級,而升級必備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資金。

  很明顯,在當下貨幣政策偏緊,銀根緊縮的情境下,銀行更青睞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則普遍陷入了融資困境,這就回到了當年合俊倒閉的課題上。如何讓企業脫離工資成本高企、融資難度加大的雙重困境?如何在通脹情境下,既能讓貨幣政策發力使物價回落,從而降低企業原材料成本,又不至於在緊縮銀根之下傷了中小企業的融資信心?這些都是公共政策部門必須思考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在紡織玩具業陷入危機之時,同是製造行業的鞋業卻獨善其身,原因只是今年4月份歐盟取消了針對中國皮鞋的懲罰性關稅。為皮鞋製造業減輕了很大的關稅稅負,從而減輕了經營成本。這似乎可為其他製造行業的困境解圍提供鏡鑒。比如,政府可降低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降低流通領域的成本,解除民間金融禁區,從資金角度化解倒閉危機,為企業轉型提供足夠資金支持。與此同時,建立公共信息、技術平台,助力企業突破升級瓶頸。

  當下,僅靠單一的貨幣政策救贖經濟,似乎已難讓一些經濟體脫離困境。面對呈現周期運行的經濟形式,只有實現多項政策的組合,將貨幣政策、匯率政策調整乃至減免稅費、流通成本等放置一體,恐怕才能真正讓中小企業度過危機。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