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俄能源合作道路坎坷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10:03 |
中俄石油合同爭執各說各話 2009年2月中俄兩國簽署“石油換貸款”協議。根據協議,2011年至2030年俄羅斯通過東西伯利亞石油管道向中國出口3億噸原油,俄兩家公司——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從中國獲得合共250億美元的貸款。但最近俄羅斯多家媒體(《生意人報》、《新聞報》、《標誌報》等)不斷報道,早在年初時,中俄雙方在石油供應量及價格問題上出現紛爭。中石油曾要求俄國家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提高每年向中方輸送石油的供應量,即目前的每年1500萬噸增至3000萬噸。與此同時,中方還建議修改購買俄石油的運輸費價格,把原來的經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到中國直線起點的斯科沃洛季諾原油運輸價格,從現時的每噸1815盧布(約64美元)下調7%。原因是,中方目前支付的運費是到科濟米諾港口的價格,而非到中國直線起點的斯科沃洛季諾。俄有關公司已經證實,在未經雙方商談的情況下,中石油子公司中聯油(ChinaOil)1月份支付給俄公司的款項“單方面減少了7%(相當於3840萬美元)”。 中方提出有關調整建議後,雖然俄方表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俄輿論援引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尼古拉.托卡列夫的話說,如果俄方接受中方的調整建議,那麼“到2030年,俄方將損失282億美元,其中俄石油公司損失169億美元,俄石油管道公司損失113億美元。顯然,俄羅斯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損失的”。至於提高向中國出口原油量,有關報道指,俄方也並不願意,因為從科濟米諾港出口對俄更為划算。俄羅斯的目標是試圖讓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成為面向亞太地區的“標準品牌”,因此需要擴大這一方向的出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