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對外投資陷入“市場失靈”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09 08:07:04 |
《財經》發表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文章介紹,一個經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對外資產主要有四大類: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和官方儲備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對於中國,截至2010年底,這四類資產的比重分別是7%、6%、16%和71%。 這些統計數字表明,官方外匯儲備在中國所有的海外資產的比重過高,亟待調整。 文章分析,諸多因素造成這一比重過高。其中歷史原因包括中國涉外投資政策中長期以來“獎入限出”的傾向,以及資本賬戶管制限制了境內資本對外輸出渠道。 近些年來,儘管出台了各類鼓勵資本流出的政策,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其根本原因在於,當前的市場環境並不鼓勵私人資本流出。 在當前的中國,對於市場化運作的投資者,擺在面前的投資選擇是,一方面,海外投資機會很多,但投資回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如果選擇把資金留在境內,即使不去積極運作,其投資回報率還是比較可觀,並且確定性很高。 舉例說明。首先,在未來12個月中,人民幣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肯定可以升到3.5%以上。其次,人民幣兌美元在未來12個月的預期升值應有5%-6%。換句話說,如果以美元為會計單位,投資海外的機會成本應是9%左右。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任何一個市場化運作的投資主體,在決定是否投資海外時,恐怕都會非常謹慎。我們不能排除有些投資高手,可以尋找到投資回報不低於9%並且確定性很高的投資項目。但對於大多數投資者,通過投資海外,獲得不低於9%的無風險回報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