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把成功穿在身上”的中國暴發戶

http://www.CRNTT.com   2011-01-28 10:45:52  


 
  日本經驗可借鑒

  曾幾何時,富裕起來的日本人也在世界範圍內大肆撒錢,給人留下深刻而充滿爭議的印象。“日本人很好認,手上拿一個相機,胸前一個相機,屁股上還別著一個相機”,類似嘲諷常見於1970年代的歐美媒體。從當時很多西方影視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日本人的形象並不好,總是“有錢但是咄咄逼人”。

  日本企業和政府也不落後於普通國民,收購帝國大廈,收購電影公司米高梅,整個整個地從法國購買古堡和葡萄酒農莊等等,甚至有些日本村莊,因為泡沫經濟時期錢多花不完,幹脆買入大量的黃金鑄成佛像。在泡沫經濟破裂以後,這些“盛景”淪為後人的笑料和批評日本經濟模式的論據。“有人說日本人玩不過美國,我倒覺得不是如此,並非日本人就沒有美國人聰明。只是日本人收購的時候還有很多經濟泡沫,其實還是時機問題。”曾在日本做過訪問學者的杜金岷如此認為。

  不過從另一方面說,30年過去了,雖然日本在經濟上依然沒有完全走出泡沫經濟破碎後的陰影。但是其民間形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老調重彈的“民眾素質”論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依然值得考慮。

  日本人追捧名牌的風潮並不比中國人低。有人戲稱“路易斯.威登”(LV)如果沒有日本消費者的青睞,不會有今天的地位。但是日本人自己也能創造牌子。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桂由美等時裝大師早已在西方取得了不弱於其本土大師的世界影響力和地位,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在西方也能受到和本土品牌同樣的追捧。

  除此之外,其他日本製造也以自己的品質打入西方市場,贏得尊重。以威士忌為例。在2010年英國《威士忌雜誌》評鑒中,最佳單一純麥品項由朝日啤酒的“餘市”(Yoichi)奪冠;在調和式威士忌這個品項,日本三得利公司的“響”(Hibiki)獲全球第一。在奶酪、火腿、巧克力等西方傳統領域,日本產品也屢獲殊榮。這值得還停留在“買和消費”這個階段的我們思考。

  通過這些具有較強文化屬性的產品,日本消費者得以更加平等的面對西方社會而不是“頂禮膜拜”抑或“高高在上”。這點值得穿著Prada的衣服,開著保時捷轎車,喝著波爾多的幹邑的中國買家們深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