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鄭永年:中國如何實現戰略“走出去”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07 11:05:01 |
或者說,中國首先是經濟貿易大國,而軍事力量則是對這個經濟貿易大國的保障而已。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成功在於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保障著其經濟大國地位,而蘇聯的失敗,則表明了一旦一個國家的經濟走上了為軍事現代化服務的軌道,其經濟衰落成為不可避免,而經濟的衰落也必然最終導致軍事的衰落。中國要進行軍事現代化,但也必然理順經濟和軍事現代化之間的邏輯關係。 內部的軍事現代化,不見得一定會對他國造成“威脅”感或者實際上的威脅。這里涉及到軍事現代化和戰略崛起的方式問題。在這方面,中國必須秉持公開、開放和透明的原則。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外在世界一直是有合理期待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現代化都是並存的。如果中國沒有軍事現代化反而是不正常的。不過同時人們也想知道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意圖,就是要中國回答“為何而軍事現代化?”的問題。在這方面,中國迫切需要和其他國家建設互信(confidence-building)。在軍事和戰略交往方面,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是顯得非常小心翼翼,甚至保守。和一些國家的軍事交往已經開始了,但力度不足;並且一旦遇到其他方面的問題或者糾紛,軍事交往經常是第一個犧牲品。 如果中國要成為大國,這種現狀必須得到根本的改變。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可以說是通過融入世界體系來實現的。今天,中國經濟無疑是世界經濟體的內在一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在短短三十來年的時間里中國實現了崛起之夢,並且已經具備很大的能力對世界經濟體產生影響。但是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還處於“孤立”狀態,至少並沒有為世界各國所接受。當然,這和一些國家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諸多猜疑和敵意相關。就是說,和鼓勵與推進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相比,一些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崛起持有遏制的態度。不過,中國軍事越是處於“孤立”狀態,外界對中國的猜疑會越深。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中國必須採取主動。 如果要和其他國家建立軍事上的互信,國際合作不可或缺。國際合作不僅僅有利於互信的培養和建立,也是中國軍事戰略“走出去”的唯一途徑。中國目前的做法似乎屬於傳統的“突圍”範疇,即要突破他國對中國的戰略封鎖。實際上,“突圍”也是最常用的戰略詞匯,尤其在海洋戰略方面。但是如果是“突圍”心態或者戰略,那麼就會構成和他國對立而非合作的局面。經驗表明,無論是“突圍”戰略還是其他不是以國際合作為軸心的戰略,都難以持續。很簡單,這些戰略都必須由中國本身承擔成本和費用。蘇聯採用的就是這個戰略,而最後軍事拖垮經濟,經濟拖垮國家。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