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定物價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10-11-22 09:48:07  


農產品價格上升,是我們反思制度雙軌制、摧毀山頭林立的地方小市場的重要契機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訊/媒體報導,國務院近期發布《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從十六個方面著手穩定物價。東方網今日登出資深財經評論員葉檀的文章“穩定物價必須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表示,“農產品價格上升,是我們反思制度雙軌制、摧毀山頭林立的地方小市場的重要契機…除了發改委等部門四處巡視以高壓降低物價之外,從體制上破除國內外價格雙軌制、身份不同養老等社會保障層級不同的弊端,也正當其時。此次十六項措施中最亮眼的一條是,回應了各方呼籲已久的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我們應該為這一著眼於‘短期應急措施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的辦法鼓掌”,文章內容如下:
 
  以食品價格上漲為標誌的通脹與資產泡沫不同,後者影響的是貨幣供應量與投資者,而前者影響的是食品支出占據收入一半的40%左右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威脅社會安定。

   11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從十六個方面著手穩定物價。這些措施包括: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降低農副產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產供應、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建立市場價格調控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等等。

  決策層試圖從四個方面穩定物價:一是增加生產,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將中低收入者的最低工資、補貼與物價掛鈎,四是實行首長負責制。

  穩定物價的決心必須輔之以有效的手段。此次物價普遍上漲是貨幣超發與體制性痼結相互激蕩的結果。我們認為,在目前階段,增加生產不是最好的降低物價的手段,建立長期的可預期的貨幣發行體制才是釜底抽薪之術。

  此次物價上升的背景是,包括今年在內,我國連續七年糧食豐收。很明顯,此次糧價上漲不是因為糧食歉收,而是在成本上升、物價上升的預期下,農民與中間商被迫抬價、競相惜售的結果。一個月不到蘋果收購價每公斤上漲五毛,大蒜價格兩年上升十倍以上,不惜售才是咄咄怪事。在成本壓力與貨幣超發壓力之下穩定物價的關鍵舉措,是在穩定生產的同時穩定貨幣與成本預期,嚴格抑制貨幣的惡性超發,以避免物價在成本壓力之下輪番上升。不控制貨幣超發形成的通脹預期,只強抑物價,結果只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物價輪番上升也是我國市場分割的必然結果。市場化三十年,我國形成的是各自占山為王的小市場,而非在統一規則下的全國大市場。

  我國的流通領域百弊叢生,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通知》提出綠色通道制度:從今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費公路對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免收通行費。事實上,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成本十分驚人,4月份以來,國家幾次調高了汽油價格,目前又出現了柴油荒,加上買路費、進場費、攤位費,從物流園到超市,菜價起碼上漲一倍以上。

  上述弊端顯示中國統一的國內市場尚未形成,各地方部門占山為王、占路為王,隨意將所擁有的資源附加到產品中,以換取現金收入。如2009年年底,連接陝晉兩省的“西入口”、連接晉冀兩省的“東出口”等重要煤炭運輸通道連續發生長時間、大面積堵車,司機抱怨“才出呂梁山,又堵太行山”,連鄉政府都能舉個牌子設立關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