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香港:政改突破觸動最深層次矛盾轉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10:46:06 |
民主黨打破反對派兩個“精神支柱” “五區總辭,變相公投”乃傚法陳水扁以“公投”謀“台獨”之手法,對抗人大常委會決定,挑戰中央憲制權力,其思維出發點是把香港當作獨立的政治實體,其實質是“拒共抗中”,是“獨港”向“一國”挑戰。結果,公社兩黨策動的所謂“五區公投”只有17.1%的投票率,創下有史以來立法會選舉和補選的最低投票率。“五區公投”以慘敗收場,顯示絕大部分港人講求理性、溫和、務實,絕不接受對抗憲制、挑戰中央、分化社會的“公投”、“起義”、“解放”極端行徑。“五區公投”以慘敗收場,傳達出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除了主流民意不接受激進對抗路線之外,還包括認同民主黨的理性溝通路線。 民主黨的前身是港英殖民統治下的社會民主團體,反對對象是殖民政府以及其不合理的制度。後來,由於“六四”事件的發生,使到傳統反共的勢力在其比重增加,抑壓了社會民主或關注民生的傾向。也因此,在政治取向方面,民主黨愈來愈右傾,即使仍然堅持民生、工運,政治取向卻趨向於反對國家執政黨。但是,民主黨在“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問題上,與激進反對派分裂,令香港政治版圖出現重新佈置的契機。民主黨拒絕參與“公投”,並且在政改問題上與中央理性溝通,也打破了過去反對派的兩個“精神支柱”,即“拒共”與“抗中”。 公社兩黨苟合併非偶然 社民連幫主黃毓民的反共既有“原教旨”成分,也有投機成分。他的反共應為“右派反共”,但現在他卻打“左派”的幌子反共,覷準反共在香港有一個小小的市場,於是與長毛等人創辦反共政團社民連。該政團利用立法會選舉比例代表製作生存空間,不惜無視、對抗社會主流民意,專注吸取百分之十左右對社會不滿的民粹選票,以此為本錢,冀求在每個地區直選選區“夠曬數”佔有一席之地,種種擲蕉、掃檯、講粗口、侮辱政府高官、大鬧議事堂怪行由此產生。社民連甚至將政治暴力蔓延到社會,煽動和組織“暴民政治”,多次包圍和衝擊立法會和中聯辦,破壞社會秩序與安寧。 公民黨走上對抗憲制的道路,亦並非偶然。2002年12月9日,由公民黨梁家傑擔任主席的香港大律師公會,拋出要求特區政府“尊重在正當政治過程中推動分裂的正當性”、“民族自決”、“高度自決”論,被輿論強烈抨擊,連英美學者亦指為涉嫌鼓動香港脫離中國,搞“港獨”分裂國家之言論。公民黨黨魁餘若薇從一開始偽裝“法治化身”時,就一直對抗憲制,她曾誣蔑人大釋法和決定是不尊重法治的表現,攻擊人大釋法有如核子彈,煽動說“人大決定,不是不可以改變”,等等。公社“美女與野獸”的苟合政治基礎正是“反共抗中”。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